兵燹读音
兵燹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战火焚毁破坏:连年兵燹,房屋田产都已毁尽。
引证解释
⒈ 因战乱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引《宋史·神宗纪二》:“丁酉,詔:岷州界经鬼章兵燹者赐钱。”
明无名氏《鸣凤记·端阳游赏》:“闻兵燹选俊豪, 文华特命仗旌旄。”
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江苏久遭兵燹,创痍呻吟,元气未復。”
郁达夫《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你的故乡连年兵燹,房屋田产都已毁尽。”
国语词典
因战乱所造成的焚烧、破坏。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兵燹
兵燹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兵灾
兵燹造句
- 虽有两宋间的兵燹,但从南宋孝宗朝开始,江汉平原继续开发的进程。
- 自古以来,火灾兵燹,鼠啮蠹蚀、高温潮湿等因素一直威胁着书籍的安全。
- 后有兵燹,这里的演武厅、将台、马道悉数被破坏,周围也变成了乱坟之地,颓垣败壁,片瓦无存,视若荒原,偶尔的士兵操练声会传达到数里之外。
- 说者谓当兵燹之余,污菜遍野,版籍荡然,人民死亡,赤地千里。
- 颇为遗憾的是,晚清以降这里屡遭兵燹,导致市廛盛况一落千丈,灵秀景观面目俱非。
- 张角创立太平道蛊惑人心,祸乱朝纲是‘表’;而百姓贫苦,民不聊生则是‘里’,一旦表里相合则八方动荡,兵燹连天。
- 大众意识呈现不可控的法西斯化,克里米亚半岛分离了出去,顿巴斯兵燹不断、事实上独立。
- 另一方面,更多的普通民众,为了躲避战乱,免受兵燹之苦,在地方士绅的带领下,纷纷组织团练,以此保卫桑梓。
- 然几经兵燹,树木古迹几乎毁坏殆尽。
- “恭王对以兵燹之后,疮痍未复,视乾隆时之民康物阜,不啻天渊之别。
兵燹相关词语
- 1 兵贵神速
- 释义:表示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 2 兵临城下
-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
- 3 兵荒马乱
- 兵荒马乱,读音bīng huāng mǎ luà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
- 4 兵政
- 兵政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bīng zhèng,基本意思是管理军队和用兵的事务。
- 5 兵马俑
-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 6 兵解
- 兵解,尸解的一种,例如仙剑奇侠传五前传中,蜀山仙剑派六位长老之一的罡斩(也是可控男三号谢沧行)在蜀山锁妖塔的神魔之井封印行将被魔君姜世离(也是可控男二号姜承)破坏之际,将全身的力量解放,短时间内获得了强大的力量,以一己之力加固了神魔之井的封印,并且元神出窍,砍伤终极boss枯木,兵解结束后,罡斩因为兵解灵肉分离而身死,魂魄之力受损,因此遁入轮回。
- 7 兵法
- 兵法,用兵作战的方法、策略施诈于漫漫千军。相关的著作有《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 8 兵不雪刃
- 兵不雪刃: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 9 兵不血刃
- 兵不血刃 ,成语,读音是 bīng bù xuè rèn,意思是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出自《东周列国志》。
- 10 兵舍
- ◎ 兵舍 bīngshè[military camp;barracks] 军队居住的
- 11 兵革
- 1、兵器和甲胄的总称。泛指武器军备 2、指战争。《诗·郑风·野有蔓草序》:“君之泽不下流,民穷於兵革。”
- 12 兵曹
- 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员。汉代为公府﹑司隶的属官。唐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后世或沿用此称。
- 13 兵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大体分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分为特警,消防,森林,黄金,内卫等等,属于维护祖国内部稳定的中坚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大体分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种。每个兵种旗下又分出很多分支,例如陆军又分为步兵,野战,坦克,装甲,生化,陆军航空兵等等。
- 14 兵籍
- 兵籍,读音bīng jí ,汉语词语,兵士的名籍。出自唐 韦元甫 《木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