髭须读音
髭须的意思
词语解释:
髭须
(1) 嘴周围的胡子
英
引证解释
⒈ 胡子。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引《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鬚。”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额濶頦宽眉卓竪,一部赤髭鬚也么台台。”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三:“‘不行’,姓吴的忧愁地说,但随即咽住了,捻着唇边仅有的几根二三分长的髭须。”
国语词典
生在嘴边的短毛。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髭须
髭须 (词语)
髭须造句
- 他的灰眉毛和灰头发显得有些蓬乱不整,嘴角的髭须也不美观。
- 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
- 一位鬓发皆白的老人双手捧着一双筷子,半合双目,髭须随洪亮的声音微微颤动,“戒渡,戒……”。
- 他那雪亮的牙齿在一小撮髭须下微微一露,仿佛要笑似的。
-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 "当然喽,"瑞德咧着嘴,露出髭须底下那排雪白牙齿,狡狯地说。
- 在那时代,髭须代表有产阶级,刺马距代表无车阶级。
- 声音洪亮,身材高大,紫微微一张面皮,黑漆漆满部髭须,又是军官打扮,更显得威严壮健。
- 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
髭须相关词语
- 1 髭髯
- 髭髯,读音是zī rán ,是一个汉语词语,解释为胡须。出自《周书·杨忠传》。
- 2 髭鬓
- 胡须和鬓发。 唐 白居易 《再到襄阳访问旧居》诗:“今过 襄阳 日,髭鬓串成丝。”《庄子·列御寇》“美髥长大” 唐 成玄英 疏:“髥,髭鬓也。”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忧愁的髭鬓斑白,尚兀自还不彻他这穷途债。”
- 3 髭龙
- 髭龙,读音为zī lóng ,汉语词汇,意思是唐太宗的别称。出自《定武兰亭真本歌》
- 4 髭毛儿
- 这群小流氓总在街上髭毛儿
- 5 髭捻
- 髭捻,读音zīniǎn,汉语词汇,解释为沉思吟哦推敲字句而捻弄髭须。
- 6 髭蟾
- 髭蟾为中国特有属,成蟾栖息在海拔700~1800米林木繁茂的山区。蝌蚪以藻类等为主要食物;髭蟾成蟾体头部极宽扁;口大、舌大,后端缺刻深;眼大,瞳孔纵置;上颌有齿;背面皮肤有小细疣粒,构成网状细肤棱;四肢背面多成纵行,指、趾腹面有粗的纵肤棱;主食蝗虫、蟋蟀、叩头虫、竹蝗、金龟子等多种农林害虫。
- 7 髭胡
- 指 金 军。 宋 辛弃疾 《满江红》词:“ 汉 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 8 髭髭
- 老舍 《骆驼祥子》十:”惨白的头发在一顶破小帽下杂乱的髭髭着;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一进来,摸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扎挣着说了句:“沏一壶。”
- 9 髭圣
- 唐太宗李世民,时号为“髭圣”。李世民(599-649),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或云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唐高祖李渊次子。幼聪睿英武,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时人莫能测也。隋末天下大乱,劝高祖举兵反隋,统兵讨窦建德、刘黑闼、薛仁杲、王世充等,成一统大业。武德元年,拜尚书令,进封秦王。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太子建成、弟齐王元吉,立为太子,承袭帝位。次年改元贞观。
- 10 髭塔
- 供奉佛须发之塔。《法苑珠林》卷十七:“佛告 阿难 曰:‘汝往父王所,取我髭来,合六十四茎。其二茎髭者已施梵王,馀并将来,我欲造塔。’ 阿难 依命取付世尊,佛告诸罗刹:‘我施汝二髭,当造七宝函及造旃檀塔,盛髭供养,以髭威力令汝得诸饮食。’……此之髭塔世尊湼槃时,六十髭塔付彼 无言菩萨 ,令加守护。”
- 11 髭发
- 髭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ī fā,指须发。
- 12 髭毛
- 方言。谓毛发直竖张散。形容发怒、发脾气。如:他听了这句话,当时就髭毛儿了。
- 13 八字胡须
- 胡子的一种,泛指生长于男性上唇的胡须。
- 14 煮粥焚须
- 煮粥焚须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hǔ zhōu fén xū,意思是为煮粥,自己的胡须也被火烧了。比喻手足情深,出自《新唐书·李勣(j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