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违读音
弼违的意思
词语解释:
语出《书.益稷》:'予违,汝弼。'孔传:'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后因称纠正过失为'弼违'。
引证解释
⒈ 后因称纠正过失为“弼违”。
引语出《书·益稷》:“予违,汝弼。”
孔传:“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
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汉之末世则异於兹……朋友之集,类味之游,莫切切进德,誾誾修业,攻过弼违,讲道精义。”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昔帝轩刻舆几以弼违, 大禹勒笋簴而招諫。”
唐白居易《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弼违救失,不以尤悔为虑;进善惩恶,不以亲讎自嫌。”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三年》:“其或尸利无惭,弼违有闕,务引腹非之咎,多致面从之諛,则请行降黜以励众焉。”
国语词典
纠正过失。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弼违
弼违相关词语
- 1 弼匡
- 辅正。 南朝 梁 萧统 《序》:“次则箴兴於补阙,戒出於弼匡。”
- 2 弼亮
- 辅佐。
- 3 弼臣
- 弼臣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ì chén,指辅佐之臣。
- 4 弼承
- 明·叶盛《水东日记·〈周礼〉序》:“《诗》、《书》、《春秋》,皆孔子论定,孟轲诸儒相与弼承,世不能知,而信其所从。”
- 5 弼针
- 【释义】:1。旧时为便于缝纫,多先用此针将裁片绷好,然后缝制。 2.指别在衣领或胸襟上用作装饰的针。
- 6 弼佐
- 弼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ì zuǒ,是指辅佐。
- 7 弼疑
- 谓辅佐君王之臣。 语出《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天子有问无以对责之疑,可志而不志责之丞,可正而不正责之辅,可扬而不扬责之弼。” 《汉书·杜邺传》:“ 周召 则不然,忠以相辅,义以相匡,同己之亲,等己之尊,不以圣德独兼国宠,又不为长专受荣任,分职於 陕 ,并为弼疑。” 颜师古 注:“弼疑,谓左辅右弼前疑后承也。”
- 8 弼导
- 《晋书·荀顗传》:“侍中、司空顗 ,明允笃诚,思心通远,翼亮先皇,遂辅朕躬,实有佐命弼导之勋。”
- 9 驳违
- 驳违是汉语词汇,读音为bó wéi ,意思是纷杂乖违。
- 10 逋违
- 逋违是汉语词汇,拼音为bū wéi,解释为谓不守法令;拖欠不交。
- 11 常违
- 《楚辞·离骚》:“ 夏桀 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游国恩 纂义引 汪瑗 曰:“常违,谓屡背乎道也。”
- 12 丞弼
- 丞弼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辅佐的大臣、辅佐的职位。
- 13 承弼
- 2、南朝 陈· 徐陵 《太极殿铭》:“肃肃卿士,邕邕承弼。”
- 14 迟违
- 迟违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í wéi,是指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