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读音
桃之夭夭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后以喻事物的繁荣兴盛。 2.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引证解释
⒈ 后以喻事物的繁荣兴盛。
引《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
《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天地会起义·劫富济贫》:“桃之夭夭,兄弟尽招。”
程英注:“这里取其繁荣茂盛的意思,用来比喻革命队伍的发展壮大。”
⒉ 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此义今多写作“逃之夭夭”。
引《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那知卢才听见钮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桃之夭夭,不在话下。”
明无名氏《飞丸记·代女捐生》:“老爷分付杀他,我生怕他桃之夭夭。”
郭沫若《创造十年》八:“就这样在那儿住了有一个礼拜光景,工作丝毫也不能做,并连逼在近旁的太湖都不曾去过,又只好桃之夭夭了。”
国语词典
形容桃树的花、叶茂盛美丽。语出《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因桃音谐「逃」,故用以比喻逃跑。《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两个商量出一条计策来,俟夜静更深,将店中资本席卷,双双的『桃之夭夭』,不知去向。」也作「逃之夭夭」。
词语翻译
德语
网络解释
桃之夭夭 (王安忆著长篇小说)
桃之夭夭 (汉语词汇)
桃之夭夭造句
- 桃之夭夭,宜家宜室,老大啊,你倒是个有福的!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灿灿春光,快乐飘飘。初春时节,美丽的桃花满山遍野,红火的祝福铺天盖地,愿你大走桃花运、大发桃花财!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种美艳不是其他的东西可以比拟的。
- 在这世上,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有没有恨过一个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绝色,踏戈九华争天下;琴弦,拨尽九天爱无言。伍家格格。
- 虽然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更希望她活的轻快,这一个浅字是我对她的期望。
- 爱是人性的美的力量,爱是爱你年少时的桃之夭夭,更爱你年老时白发苍苍。
- 北尹开国之前这里叫桃州,严太祖将桃州立为国都,取‘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华字命名,改为华都。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你在我寂静又冗长的岁月里,独自盛开了一树芳华。
桃之夭夭相关词语
- 1 桃源
- 桃源,汉语词语。
- 2 桃李成蹊
- 桃李成蹊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省语。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典出《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
- 3 桃红柳绿
- 桃红柳绿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áo hóng liǔ lǜ,意思是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景色,出自 唐·王维《田园》。
- 4 桃花脸
- 桃花脸是汉语词汇,拼音是táo huā liǎn,指女子美如桃花的面容。
- 5 桃花雨
- 桃花雨,形容桃花马大汗淋漓的样子。明·张居正 《恭题文皇四骏图·龙驹》诗:“流矢当胸战不休,污沟血点桃花雨。”参见“ 桃花马 ”。
- 6 桃花眼
- 眼型不能过于细长,也不可眼尾上翘,不然就是透着妖媚感的狐狸眼或上吊眼,而不是娇媚的桃花眼了。
- 7 桃李满天下
- 桃李满天下。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唐 狄仁杰 门生众多,累向 武则天 推荐将相多人,或谓 仁杰 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唐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令公 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何为《第二次考试》:“ 苏林 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中间不少是有国际声誉的。”
- 8 桃园结义
-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中结义为兄弟的故事。《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也作「桃园盟」、「桃园三结义」。
- 9 桃根桃叶
- 桃根桃叶,东晋美女,桃叶为姐,桃根为妹;皆为书法家王献之之妾。后泛指美女。
- 10 桃都山
- 桃都山是传说中的山名。 山上有大桃树,树上有金鸡(既天鸡);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即中国最早的门神)。
- 11 桃花纸
- 桃花纸是明清时期始作于浙江开化地区的一种书印纸,纸质薄而韧,可糊风筝或作窗纸等用。
- 12 桃三李四
- 谚语。谓栽桃树三年结实,栽李树四年结实。
- 13 桃花运
- 桃花运,是形容一个人命运里出现异性缘佳的情形,身边围绕着许多的异性。
- 14 桃李争妍
- 桃李争妍,读音táo lǐ zhēng yán,汉语成语,意思是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现引申为学子众多,竞相出人头地,施展才能。出自《万国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