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读音
意思的意思
词语解释:
意思
(1) 思想;心思
(2) 意义;道理
(3) 意图;用意
(4) 略表心意
(5) 某种趋势或迹象
(6) 情趣;趣味
引证解释
⒈ 思想;心思。
引晋葛洪《抱朴子·遐览》:“虽充门人之洒扫,既才识短浅,又年尚少壮,意思不专,俗情未尽,不能大有所得。”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
宋苏轼《渚宫》诗:“当时郢人架宫殿,意思絶妙般与倕。”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史科二·谈相》:“道州杨厚菴尚书,意思深长,貌亦儒雅。”
⒉ 意义,道理。
引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辱示《初筮赋》,实有意思。”
《朱子语类》卷七一:“此处有意思,但是难説出。”
田汉《卢沟桥》第四幕:“咱们怕的不是死,是怕死得没有意思。”
⒊ 意图,用意。
引汉王充《论衡·变动》:“夫正欲得之而犹不能致,况自刑赏,意思不欲求寒温乎!”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月香在贾公家,一住五年,看看长成。 贾昌意思要密访个好主儿,嫁他出去了,方才放心。”
丁玲《梦珂》三:“他又赞美她,又恭维她,又鼓励她,又愿帮助她,意思是要她知道,他总可以使她在上海成为一个很出众的明星。”
⒋ 意志。
引伧父《立宪运动之进行》:“详言之,则必设议院以代表国家意思,制定法律,政府则依国家之意思以执行政务。”
⒌ 神情。 宋苏轼《传神记》:“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眉目,或在鼻口。
引虎头云:‘颊上加三毛,觉精采殊胜。’则此人意思盖在须颊间也。”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巢大郎﹞只道陈定还未知其奸,照着平日光景前来探望。 陈定虽不説破甚么,却意思冷淡了好些。”
⒍ 情趣;趣味。
引汉刘向《列仙传·鹿皮公》:“小吏白府君,请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转轮悬阁,意思横生。”
宋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梨花半残意思少,客子渐老寻游非。”
《红楼梦》第三一回:“迎春姐妹见众人没意思,也都没意思了。”
李準《人比山更高》:“嗨!提起那一夜在山顶上睡,可有意思了。”
⒎ 心情,情绪。
引宋晏几道《两同心》词:“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
宋朱淑真《约春游不去》诗:“少年意思懒能酬,爱好心情一向休。”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学道而至於乐,方能真有所得,大概於世间一切声色嗜好洗得净,一切荣辱得失看得破,然后快活意思,方自此生。”
⒏ 情意;心意。
引元邦哲《寿阳曲·思旧》曲:“初相见,意思浓,两下爱衾枕如同。”
《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四:“县君意思虽然浓重,容貌却是端严。”
《秧歌剧选·大家好》:“我来了,意思到了,就算了。”
⒐ 引申指代表心意的宴请或礼品。
引《水浒传》第二六回:“武松笑道‘不成意思,众高隣休得笑话则箇。’”
老舍《茶馆》第二幕:“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
⒑ 意见,想法。
引《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玉格这话很是,我也是这个意思。”
沈从文《菜园》:“他蓄了许久的意思今天才有机会说出。”
梁斌《播火记》十二:“张队长来了,把你们的意思谈谈吧。”
⒒ 迹象,苗头。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这两个女子,便都有些盗贼意思,不比前边这几个报仇雪耻,救难解危,方是修仙正路。”
《老残游记》第十九回:“能查出这个毒药来歷,就有些意思了。”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一段:“门外阴沉沉的,一股冷气灌进屋里,有下雪的意思了。”
⒓ 象征性的表示。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因要后来好赎,十分不典他重价钱,只好三分之一,做个交易的意思罢了。”
《醒世姻缘传》第八五回:“因郭总兵带有广西总兵府自己的勘合,填写夫马,船家希图揽带私货,支领廪给,船价不过意思而已,每只做了五两船钱。”
国语词典
心意、想法。
如:「这个字的意思怎么讲。」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意思 (词语解释)
意思造句
- 这句诗的意思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 诈败佯输中的诈、佯是假装的意思。
- 小明问爸爸:“师出有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 这到底是何意思,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 助人为乐,顾名思义意思就是帮助人就是快乐。
- 我明白你的意思,那就是她,她与众不同。
- 甑尘釜鱼的字面意思是甑里积了灰尘,锅里有蠹鱼。
- 意思传达不妥,概念传达不当,自己有可能就是那个爱无中生有的人,一个歪曲事实的人。无中生有造句。
- 我知道你的意思就是让我把他的来龙去脉都调查清楚。
- 他竭力要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
意思相关词语
- 1 意味深长
- 意味深长,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 yì wèi shēn cháng,指的是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出处是宋朝的程颢和程颐的《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 2 意境
-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动欣赏者(读者或观众)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 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广义而言,包括作者和欣赏者两方面。前者由作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水平决定,有真与假、有与无、大与小、深与浅之别,后者因欣赏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不同而有大小和深浅之分。
- 3 意義
- 意义是人对自然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包括意向、意思、意图、认识、知识、价值、观念等等,都包括在意义的范畴之中。
- 4 意識
- 意识是生物的神经现象,是个体生理功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自我感觉和外部感觉的综合,意识的基础是个体具有了对自身本体认知(自我意识)、对自身认知能力的认可、对自身行使能力的认可的综合。
- 5 意象
-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 6 意蕴
- 即事物的内容或含义。华夏意韵,仙风道骨。歌德的“意蕴说”把艺术作品分为三个因素:材料、意蕴、形式;意蕴即人在素材中所见到的意义。一般把前两个因素合称为“内容”。
- 7 意气
- 见《管子·心术下》:“是故意气定,然后反正。”
- 8 意志
-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倾向。它是决策心理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的心理因素,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在人主动地变革现实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对行为有发动、坚持和制止、改变等方面的控制调节作用。意志过程包括两个阶段:一为采取决定阶段,也是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首先要解决动机斗争问题,然后是确定行动的目标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策略、方法和手段,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二为执行决定阶段,这是将行动计划付诸实现的过程。在这一阶段,要坚定地执行所定的行动计划,努力克服主观上和客观上遇到的各种困难,最终实现计划。
- 9 意向
- 意向是某者对待或处理某事物的活动,其表现为此者的欲望、愿望、希望和/或谋虑等行为反应倾向。某者的欲望、愿望、希望和/或谋虑等可被分为肯定和否定或正向和负向。肯定或正向意向指对某事物的接近、取得、保护、接受、拥护、吸收、助长、产生和/或造成等;否定或负向的意向指对某事物的避开、丢弃、反对、破坏、抵抗、限止和/或消灭等。意向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态度对象作出一定的反应,因而是一种行为倾向,或叫做意图、意动。
- 10 意气风发
- 意气风发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ì qì fēng fā,形容俊伟豪迈。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出自三国·魏·曹植《魏德论》。
- 11 意見
- 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意见的指导性很强,有时是针对当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发布的,有时是针对局部性的问题而发布的,意见往往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效力。
- 12 意念
- 意念,即意识(包含显意识,潜意识)而成信念的精神状态。是主体轻度入静后原神能动的自律性调控自然积淀因的亚无极思维态。它“舍弃”了一切中间环节,具有“穿透力”。通称灵魂。
- 13 愁思茫茫
- 愁思茫茫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chóu sī máng máng,意思是形容忧虑的思绪无边无际,既深且长。
- 14 惧思
- 《左传·文公三年》:“ 孟明 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惧思也。” 杨伯峻 注:“谓既败而惧,惧而思,思而修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