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茅读音
草茅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草茆'。亦作'艹茅'。
杂草。
草野;民间。多与'朝廷'相对。
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
比喻鄙陋微贱。
比喻浅陋微贱的人。
杂草。
草野;民间。多与'朝廷'相对。
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
比喻鄙陋微贱。
比喻浅陋微贱的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草茆”。亦作“艸茅”。
⒉ 杂草。
引《楚辞·卜居》:“寧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唐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诗:“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清唐甄《潜书·柅政》:“虽无不肖攘民之事,而视民若忘,等於草茅。”
⒊ 草野;民间。多与“朝廷”相对。
引《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
《梁书·张弘策传》:“英雄今何在?为已富贵,为在草茅?”
宋欧阳修《上范司谏书》:“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
清侯方域《朋党论下》:“朝廷有顽钝无耻之大臣,而后草茅有激浊扬清之名士。”
《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分明是草茆儿戏,到像细柳规模。”
⒋ 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
引《新唐书·马周传赞》:“周之遇太宗,顾不异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
章炳麟《秦政记》:“建国之主,非起于艸茅,必拔于搢绅也。”
吴晗《朱元璋传》第二章三:“﹝刘基﹞以贾谊、屈原自比,怨元朝政府不用草茅,不问采薇,自艾自叹。”
⒌ 比喻鄙陋微贱。
引唐陈子昂《为宗舍人谢赠物表》之二:“自国之宠贵,未闻此荣。草茅孤臣,何以堪处!”
⒍ 比喻浅陋微贱的人。
引宋曾巩《与杜相公书》:“閤下以旧相之重,元老之尊,而猥自抑损,加礼於草茆之中,孤煢之际。”
宋曾巩《福州谢到任表》:“草茆弱质,素依及物之仁;犬马微诚,终冀因心之恕。”
国语词典
杂草。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草茅
草茅相关词语
- 1 草马
- 草马,指母马。见章炳麟《新方言·释动物》:“今北方通称牝马曰草马,牝驴曰草驴。”
- 2 草芥人命
- 草芥人命,成语,出自明·王世贞《觚不觚录》,指视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摧残。
- 3 草里金
- 葫芦极小者,名草里金,现泛指手捻葫芦(本地品种,美国品种,玩具南瓜等)中个头不足寸许,极小者均可称为“草里金”,是手捻葫芦中极品。最小者三分高,为极品
- 4 草偃
- 语出: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明后御世,风向草偃,道洽化醇。” 唐 白居易 《册回鹘可汗加号文》:“东渐海夷,西亘山狄,惠宁威制,鳞帖草偃。”《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元年》:“圣化所绥,万里草偃。”
- 5 草衣木食
- 草衣木食,汉语成语,意思是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生活清苦。
- 6 草蓐
- 草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草席;草垫子。
- 7 草木知威
- 草木知威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cǎo mù zhī wēi,指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 8 草鸡
- 鸡的全身上下都可以食用,且营养功效丰富,随处可见,故民间称鸡为“济世良药”。该鸡习性活泼,体型肥壮,觅食能力强,适应性广,抗病力强,体形适中,皮肤黄,脚细长,饲养比较容易,经济效益较好。
- 9 草荐
- 草荐,指用干枯的谷秆编织成的床垫,铺在床板与草席之间,冬暖夏凉,不用时可卷成圆筒状收起。之前在福州、宁德一带常见。
- 10 草法
- 【引证解释】草书之法。 宋 黄庭坚 《山谷题跋·跋法帖》:“观史孝岑《出师颂》数字,颇得草法。盖陶冶草法,悉自小篆中来。” 宋 沈辽 《赠清道》诗:“诸公草法无可称,中叶始有张颠名。”
- 11 草创未就
- 草创:开始创办;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
- 12 草驴
- 草驴,读音cǎo lǘ,汉语词语,指母驴。
- 13 草坂
- 草坂,拼音cǎobǎn,出自《长江三日》。
- 14 草市
- 乡村集市。相对城市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