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冬读音
三冬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三冬
(1) 冬季。三个冬天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三个冬季,即三年。
引《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王先谦补注:“案:三冬谓三年,犹言三春三秋耳。”
元武汉臣《王壶春》楔子:“凭着我三冬足用文章絶,挥翰墨,走龙蛇。”
⒉ 冬季三月,即冬季。
引唐杨炯《李舍人山亭诗序》:“三冬事隙,五日归休。”
宋张元干《好事近》词:“三冬兰若读书灯,想见太清絶。”
清顾炎武《寄李生云霑》诗:“岁晚漳河朔雪霏,僕夫持得尺书归;三冬文史常堆案,一室弦歌自掩扉。”
国语词典
冬季的三个月。指孟冬(阴历十月)、仲冬(阴历十一月)、季冬(阴历十二月)。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三冬 (栽桑养蚕业术语)
三冬 (汉语词汇)
三冬造句
- 一双眼睛失明,二目天日难见,三冬两夏黑暗,四季无光陪伴,五颜六色不辨,七上八下不乱,九顽强生活,十分受人称赞;国际盲人节到,祝福盲人万安!
- 梅花馥馥,苦历三冬香更远;福寿绵绵,莲开九品德无穷。
- 美丽人生,应该有一张充满笑容的脸,一口嚼得美食的牙,一双看到希望的眼,一句情暖三冬的话,一颗洋溢感恩的心。感恩节,真诚感谢你的关心和帮助。
- 在中餐馆吃饭,餐馆要结帐,往往送上水果,甜汤,甜点,结帐托盘上每人一个小面角,里面夹一个幸运签,都是好言一句暖三冬,兴许,一言中的,一语道破。
- 甜言慰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知者不博,博者不说,妙语精言,不多为贵!
- 偶而来个甜言美语三冬暖,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么好。
- 华夏经典共传承,和谐社会讲文明。弘扬传统树正气,神州劲吹廉洁风。乐于奉献三冬暖,大爱无疆冰雪融。伟大复兴新征程,世界瞩目中国红!!
-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 大雪节气又到,养生三冬是宝,甘蔗贴心润燥,榨汁生吃都好,冬枣清脆甜香,保肝护心良方,冬瓜降脂降压,搭配海带煲汤,贴心关怀送到,愿你安康围绕!
- 此老得病在三冬,磨缠四月,冻花寒年今物化;令慈伤心回九转,痛彻九泉,风漠悲感夜乌啼。
三冬相关词语
- 1 三江
- 最早提出“三江”名称的应是战国时期的《尚书》著作,内有一篇《禹贡》,记述了我国九州的方域、地质、物产、贡赋、交通、政治、民族分布等,对扬州(九州之一,泛指淮河以南,南海以北的广大地区)地理的介绍为“三江即入,震泽(即太湖)厎定。”这里所指的“三江”,是指太湖附近的松江、钱塘江、浦阳江。现代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三江有二,一是西南三江: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因“三江源”而蜚声海内外;一是东北三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因“三江平原”而世人皆知。
- 2 三生杜牧
- 三生杜牧,sān shēng dù mù ,比喻出入歌舞繁华之地的风流才士。
- 3 三位一体
- “三位一体”常用来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紧密不可分的整体,常与“三合一”、“一变三”等词汇混淆。前者如印度教的梵天、毗湿奴、湿婆与梵的关系,后者如道教的一气化三清。 在基督教中,把圣父、圣子、圣灵称为三位一体,也就是三个位格、一个本体;本体又称为本原、本质等。同时,三位一体,也被用于游戏名、电影名。
- 4 三面角
- 三面角是指有三个面的多面角,三面角的任意两个面角的和大于第三个面角,三个面角的和小于4个直角,三面角的3个二面角的和大于2个直角,小于6个直角。
- 5 三恶道
- 三恶道即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一切众生造作恶业而生其处。
- 6 三乘
- 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声闻乘又名小乘,缘觉乘又名中乘 、菩萨乘又名大乘
- 7 三苍
- 三苍,同”三仓“,汉语词汇,书籍名,为秦李斯《苍颉》七章、赵高《爰历》六章、胡毋敬《博学》七章的合称。
- 8 三家村
- 释义:指偏僻的小乡村。
- 9 三晋
- 赵氏 、 韩氏 、 魏氏原为晋国六卿, 公元前453年,三家联手在晋阳城打败晋国执政智氏,此后三家逐步瓜分晋国,前403年,周天子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在《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将赵、魏、韩三国合称为三晋,其地约当今之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北部、 河北省南部中部。现在三晋统指山西。
- 10 三殇
- 古代丧礼,十六岁至十九岁死亡为“长殇”,十五至十二死亡为“中殇”,十一至八岁死亡为“下殇”。
- 11 三友
-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1),友谅(2),友多闻,益矣。友便辟(3),友善柔(4),友便侫(5),损矣。”
- 12 三不朽
- 三不朽, 指立德、立功、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孔颖达疏:“立德, 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 13 三尺
- 三尺:名称、法号
- 14 三和
- 三和,纳喇氏,满洲镶白旗人。乾隆六年,授总管内务府大臣,迁户部侍郎,调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