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余读音
三余的意思
词语解释:
泛指空闲时间。
指余干﹑余姚﹑余杭三县。
指余干﹑余姚﹑余杭三县。
引证解释
⒈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遇言:‘﹝读书﹞当以三餘。’或问三餘之意。
引遇言‘冬者岁之餘,夜者日之餘,阴雨者时之餘也’。”
后以“三餘”泛指空闲时间。 晋陶潜《感士不遇赋》:“余尝以三餘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
宋苏轼《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诗:“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餘。”
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男儿事业在三餘,学就须乘駟马车。”
柳亚子《书赠张镜潭》诗:“最是津南人物美,三冬图史伴三餘。”
⒉ 指余干、余姚、余杭三县。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汉末童謡云:‘天子当兴东南三餘之间。’”
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三馀》:“餘干、餘姚、餘杭。”
国语词典
原为三国魏董遇教导学生充分用来读书的三个余暇时间:冬、夜、阴。典出《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后泛指闲暇时间。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三余造句
- 志学之岁,驰百金而循经方,耄及之年,竞三余而勤药铒。
- 我爹不靠谱,将我许给了江湖有名的星宿阁三当家,才三余年载就给我了一纸休书。
- 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
- 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 此女子虽不似少女般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却又是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的另一番美丽。
-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桥头二月初。
-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想来也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总比“好大一盘糖醋鱼,肉香味美骨头酥”要好听一些。
-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 三余,人生快乐之所在也,冬日映雪读书,夜晚挑灯临帖,雨时听琴研墨,快哉乐哉!每每从江南回到北京,每每人在旅途,我眼前总会亮起三余堂的灯光。
三余相关词语
- 1 三伏
- “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每年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如果出现庚日,中伏就为十天,否则为二十天,所以,大多数年份中伏都为二十天,相应地,大多数年份三伏都是四十天。
- 2 三生
- 三生(sān shēng),汉语词汇。释义:1、是佛教语。指前生、今生、来生。2、 三辈子。出自《赠张处士山人》等。
- 3 三和
- 三和,纳喇氏,满洲镶白旗人。乾隆六年,授总管内务府大臣,迁户部侍郎,调工部。
- 4 三尺
- 三尺:名称、法号
- 5 三冬
- 三冬,词语。冬季,三个冬天的意思,亦指三年;农村有三冬工作等。冬季的三九寒天便可以说为三冬。
- 6 三江
- 最早提出“三江”名称的应是战国时期的《尚书》著作,内有一篇《禹贡》,记述了我国九州的方域、地质、物产、贡赋、交通、政治、民族分布等,对扬州(九州之一,泛指淮河以南,南海以北的广大地区)地理的介绍为“三江即入,震泽(即太湖)厎定。”这里所指的“三江”,是指太湖附近的松江、钱塘江、浦阳江。现代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三江有二,一是西南三江: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因“三江源”而蜚声海内外;一是东北三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因“三江平原”而世人皆知。
- 7 三生杜牧
- 三生杜牧,sān shēng dù mù ,比喻出入歌舞繁华之地的风流才士。
- 8 三位一体
- “三位一体”常用来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紧密不可分的整体,常与“三合一”、“一变三”等词汇混淆。前者如印度教的梵天、毗湿奴、湿婆与梵的关系,后者如道教的一气化三清。 在基督教中,把圣父、圣子、圣灵称为三位一体,也就是三个位格、一个本体;本体又称为本原、本质等。同时,三位一体,也被用于游戏名、电影名。
- 9 三面角
- 三面角是指有三个面的多面角,三面角的任意两个面角的和大于第三个面角,三个面角的和小于4个直角,三面角的3个二面角的和大于2个直角,小于6个直角。
- 10 三恶道
- 三恶道即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一切众生造作恶业而生其处。
- 11 三乘
- 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声闻乘又名小乘,缘觉乘又名中乘 、菩萨乘又名大乘
- 12 三苍
- 三苍,同”三仓“,汉语词汇,书籍名,为秦李斯《苍颉》七章、赵高《爰历》六章、胡毋敬《博学》七章的合称。
- 13 三长两短
- 三长两短,读音sānchángliǎngduǎn,原由棺材的形状而引出,是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出处:明·范文若《鸳鸯棒·恚剔》
- 14 三贞九烈
- 因此三九只是个概括,不是具体指三样九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