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巷读音
永巷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宫中长巷。
宫中署名。掌管后宫人事,有令、仆射等,汉武帝时改为掖庭,有狱监禁宫人。
深巷;长巷。
引证解释
⒈ 宫中长巷。
引《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於是范雎乃得见於离宫,详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
《尔雅·释宫》“宫中衖谓之壼” 邢昺疏引三国魏王肃曰:“今后宫称永巷,是宫内道名也。”
唐李华《长门怨》诗:“每忆椒房宠,那堪永巷阴。”
《旧唐书·德宗纪论》:“去无名之费,罢不急之官,出永巷之嬪嬙。”
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横揣俺天涯夫婿,永巷日如年。”
⒉ 宫中署名。掌管后宫人事,有令、仆射等, 汉武帝时改为掖庭,有狱监禁宫人。参见“永巷宫人”。
引《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迺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使其大婢为僕射,主永巷。”
南朝梁元帝《金楼子·说蕃》:“去令昭信为后,幸姬陶望卿为脩靡夫人,主繒帛, 崔脩成为贞明夫人,主永巷。”
⒊ 深巷;长巷。
引唐李商隐《无题》诗之四:“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南唐李中《书夏秀才幽居壁》诗:“永巷苔深户半开,牀头书剑积尘埃。”
宋王禹偁《记马》:“旁顾适有永巷,修直百餘步。”
国语词典
长巷。或专指宫中用来幽闭有罪宫女的地方。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永巷
永巷相关词语
- 1 永夜
- 3、比喻漫长黑暗的社会环境。
- 2 永丰柳
- 永丰柳,典故名,典出《本事诗·事感》。唐时洛阳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白居易因赋《杨柳枝词》云:"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后传入乐府,遍流京师。唐宣宗闻之,下诏取其两枝植于禁苑中。后因以"永丰柳"泛指园柳。亦省作“ 永丰 ”。
- 3 永年
- 2.指长久。 晋 陆机《辩亡论下》:“敦率遗典,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 4 永诀
- 谁料那次分手竟成永诀
- 5 永生
- 《永生》,是起点作者梦入神机在转入纵横小说网之后在纵横写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神机人气最高的一本小说。天地之间,肉身的结构,神通的奥秘,长生的逍遥,成仙的力量,永生的希望,尽在其中。
- 6 永和初
- 永和初是永和东汉顺帝的一个年号。
- 7 永志不忘
- 永志不忘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ǒng zhì bù wàng,意思是永远记住,不遗忘。
- 8 永丰
- 永丰县隶属于吉安市一个下辖县,位于江西省中部,面积大约2695平方公里,人口大约48.22万人。
- 9 永字八法
- 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书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 10 永遇乐
- 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永遇乐慢”“消息”。以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为正体,双调一百四字,前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一百四字,前后段各十一句、五仄韵;双调一百四字,前段十二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四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 11 永业田
- 永业田亦称“世业田”。(1)“世业”之名最早见于北魏。《魏书》卷一一○ 《食货志》载北魏均田令:“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北齐时,改称桑田为“永业田”。《隋书》卷二四 《食货志》载河清三年(564年) 均田令:“又每丁给永业田二十亩,为桑田……不在还受之列。”此外,还有请垦官荒田制度,规定“职事百姓请垦田者,名为永业田”,扩大了永业田的范围。唐代永业田分为两种。一种是官僚贵族永业田。开元二十五年 (737年) 均田令规定王公以下,职事官、散官、勋官均按爵位、品级受永业田,各有等差;凡官、爵、勋兼有者,则择其标准高者给予,不重复计算。亲王受100顷、职事官一品60顷、上柱国30顷为最高额,以下递减,至男爵、职事官从五品尚有5顷,武骑尉30亩。天宝十一年 (752年) 规定六品以下也受永业田。另一种是一般民户的永业田。开元 (713—741) 间的两次诏令规定: 21岁至59岁的丁男,18岁以上的中男给永业田20亩。丁男、中男以外的人为户主者,也给永业田20亩。工商业者受永业田10田 (狭乡不给),官户受永业田20亩。永业田均用于种桑、榆、枣树。永业田有余可出卖,不足可买入。民户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可听卖永业田。五品以上勋官的永业田可听其买卖。(2) 习惯上对私有土地的称呼。
- 12 永鉴
- 永鉴,是汉语词汇,出自《国语·鲁语下》。
- 13 永别
- 永别,是人生死离别时的语言,代表与对方永远不能再见。语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到了天明,哭对孟沂道:‘从此永别矣!’”
- 14 永明体
-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