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读音
永生的意思
词语解释:
永生
(1) 永久生存
例
英
(2) 宗教信徒指人死后灵魂不灭
英
(3) 用作哀悼死者的话
英
(4)终生;一辈子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长久生存;永远生存。
引三国魏曹植《七启》:“轻禄傲贵,与物无营。耽虚好静,羡此永生。”
丁玲《风雨中忆萧红》:“我为着明天的胜利而微笑,为着永生而休息。”
艾青《光的赞歌》:“真理只能从实践中得以永生。”
⒉ 犹言涅槃。佛教认为人生死轮回,永无绝灭,取不灭之义,故曰“永生”。
引唐善导《观经疏玄义分》:“开示长劫之苦因,悟入永生之乐果。”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太平天囯大元帅刘示》:“岂可听从僧道之妄言,念经礼懺,斋戒祭祀,以求亡灵之永生於佛域乎?”
⒊ 基督教认为信教者死后,灵魂升入天堂,永享福乐,故曰“永生”。
引巴金《春》十二:“她好像就立在天堂的门前,一举步便可以得到永生的幸福一样。”
⒋ 终生;一辈子。
引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他在烈火的柴草堆边打退了那汉子,使他永生失掉了心尖上的人。”
老舍《四世同堂》三四:“伤害一个好人的,会得到永生的罪恶。”
国语词典
长生、长久存在。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永生 (梦入神机创作玄幻小说)
永生造句
- 而他不愿在永生的黑暗中慢慢腐烂。
- 校长每周一说的话都意味深长,让人永生难忘。
- 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永生难忘。
- 海峡两岸亲人相见的动人情景,令人永生难忘。
- 我不想得到永生,也不想有来世。
- 让我和爷爷奶奶都有永生。
-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 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
- 天使对人类说,信我者永生。
- 初恋是永生难忘的。哪怕是最小的茅舍,对一对恋人来说都有足够的空间。情绵绵,爱无边。爱情的话语全在双眼之中。恋爱中,干傻事总是让人感到十分美妙。
永生相关词语
- 1 永和初
- 永和初是永和东汉顺帝的一个年号。
- 2 永志不忘
- 永志不忘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ǒng zhì bù wàng,意思是永远记住,不遗忘。
- 3 永丰
- 永丰县隶属于吉安市一个下辖县,位于江西省中部,面积大约2695平方公里,人口大约48.22万人。
- 4 永字八法
- 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书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 5 永遇乐
- 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永遇乐慢”“消息”。以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为正体,双调一百四字,前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一百四字,前后段各十一句、五仄韵;双调一百四字,前段十二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四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 6 永业田
- 永业田亦称“世业田”。(1)“世业”之名最早见于北魏。《魏书》卷一一○ 《食货志》载北魏均田令:“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北齐时,改称桑田为“永业田”。《隋书》卷二四 《食货志》载河清三年(564年) 均田令:“又每丁给永业田二十亩,为桑田……不在还受之列。”此外,还有请垦官荒田制度,规定“职事百姓请垦田者,名为永业田”,扩大了永业田的范围。唐代永业田分为两种。一种是官僚贵族永业田。开元二十五年 (737年) 均田令规定王公以下,职事官、散官、勋官均按爵位、品级受永业田,各有等差;凡官、爵、勋兼有者,则择其标准高者给予,不重复计算。亲王受100顷、职事官一品60顷、上柱国30顷为最高额,以下递减,至男爵、职事官从五品尚有5顷,武骑尉30亩。天宝十一年 (752年) 规定六品以下也受永业田。另一种是一般民户的永业田。开元 (713—741) 间的两次诏令规定: 21岁至59岁的丁男,18岁以上的中男给永业田20亩。丁男、中男以外的人为户主者,也给永业田20亩。工商业者受永业田10田 (狭乡不给),官户受永业田20亩。永业田均用于种桑、榆、枣树。永业田有余可出卖,不足可买入。民户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可听卖永业田。五品以上勋官的永业田可听其买卖。(2) 习惯上对私有土地的称呼。
- 7 永鉴
- 永鉴,是汉语词汇,出自《国语·鲁语下》。
- 8 永康
- 2017年6月,永康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县(市)、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 投资潜力100强。
- 9 永乐大典
- 《永乐大典》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 10 永昼
- 永昼,读音yong zhou,译为意为漫长的白天。
- 11 永昌
- 1.长久。 2.甘肃省金昌市下辖县。
- 12 永靖
- 亦作'永靖'。经常思虑审度。 永远平定。
- 13 永诀
- 谁料那次分手竟成永诀
- 14 永年
- 2.指长久。 晋 陆机《辩亡论下》:“敦率遗典,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