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竿读音
旗竿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旗竿"。 2.悬挂旗帜的杆子。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旂竿”。悬挂旗帜的杆子。
引《后汉书·袁绍传》“遂到瓚营拔其牙门” 唐李贤注:“牙门旗竿,军之精也。”
唐刘禹锡《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旂竿。”
唐杜甫《复愁》诗之五:“金丝鏤箭鏃,皂尾製旗竿。”
鲁迅《呐喊·白光》:“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竿和扁额。”
国语词典
悬旗的高竿。《三国演义.第七回》:「忽一日,狂风骤起,将中军『帅』字旗竿吹折。」也作「旗杆」。
词语翻译
德语
网络解释
旗竿
旗竿造句
- 如果她知道是谁偷了她的内裤挂在旗竿上我一定要她杀了他。
- 你无须去管他揭的是深山老林里的青翠竹竿,亦或是竖插于某个城头的飘扬旗竿,总之它是一根竿子,能让人分辨得出,不致于误解便是。
- 不论旗竿差在哪一个位置,建议你都往果岭中间打就好,那个位置到果岭每个角落都适中。
- 船头撑着一支白色旗竿,足足十余丈高,挂下三朵水缸大白色灯笼,写着“霸王船”。
- 碑旁竖立红旗一面,旗竿约长三丈有余,旗上有一“晋”。
- 碰!一道风刃在海碧惜不注意间硬是砍断帅旗旗竿,帅旗应声而倒。
- 分别是葛罗斯主持的亚利桑那大学小姐,海琳在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小组,以及舒梅克在亚利桑那州旗竿市罗威尔天文台的小组。
- 错采为牛,旗竿上有小盘,盘衣及舆衣,亦并绣牛形。
旗竿相关词语
- 1 旗鎗
- 1.亦作"旗鎗"。 2.旗与枪。战争的工具。 3.旗杆端。 4.绿茶名。由带顶芽的小叶制成。茶芽刚刚舒展成叶称旗﹐尚未舒展称枪﹐至二旗则老。参阅宋王得臣《麈史》卷中。
- 2 旗星
- 旗星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qí xīng,基本意思是星名。
- 3 旗警
- 旗警,拼音是qí jǐng,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旗籍巡警。
- 4 旗民
- 旗民,读qí mín,指旗人与汉人。
- 5 旗营
- 旗营,读音qí yíng,汉语词语,亦作“旂营”,清,代八旗兵营。
- 6 旗语
- 旗语:马绍尔群岛邮政发行邮票
- 7 旗翼
- 箕星与翼星。旗,通“ 箕 ”。一说通“ 期颐 ”。《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於盘石,寿於旗翼。” 杨倞 注:“旗,读为‘箕’。箕、翼,二十八宿名。言寿比於星也……或曰《礼记》‘百年曰期颐’。”
- 8 旗幢
- 2.借指战阵。《韩非子·大体》:“车马不疲弊於远路,旌旗不乱於大泽,万民不失命於寇戎,雄骏不创寿於旗幢。”
- 9 旗主
- 旗主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清朝的宗室。
- 10 旗旆
-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云车万乘,载旗旆之逶迤。” 唐 韩愈 《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旆卷以舒。”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偏将蔡鸠居出车迎敌,方欲交锋,山凹里炮声又震,旗旆如云,大将却克引兵又至。”
- 11 旗花
- 烟火、炮仗之属。古代或用作信号。《荡寇志》第八四回:“先带三五十人近城门边,就对着敌楼往半天里放旗火。我同 真将军 、 丽卿 在里面,见旗花起便斩关夺锁,接应你们。”《荡寇志》第八四回:“只见一道亮光射入窗来,忙去看时,那敌楼对出数十道旗花,好似金蛇闪电,往半天里乱窜。”
- 12 旗番
- 旗番,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缉捕罪犯的差役。
- 13 旗档
- 指旗籍。《清会典事例·八旗都统·旗人抚养嗣子》:“云骑尉 札普善 ……俱著销除旗档,改入民籍。”
- 14 旗地
- 旗地是清朝统治者赏赐给满、蒙、汉军八旗官兵的土地。它包括盛京旗地、畿辅旗地、驻防旗地三部分。清王朝入关前,把所占据的沈阳附近的一大片土地赐给旗人,这是盛京旗地的来源。入关后,从顺治元年 (1644年) 到康熙八年 (1669年),清政府在北京附近500里以内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占土地,共圈地20万顷,这是畿辅旗地的来源。与此同时,分驻全国各地的驻防旗人,也有不少人在驻防地附近圈占了一部分土地,这是驻防旗地的来源。旗地本质上属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范畴。不过,旗地不许典卖转让,只能世代承袭,旗人不向国家交纳田赋。实际上,旗地很早就已开始暗中买卖。辛亥革命后,旗地与民地的界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