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粮读音
民粮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旧指民众所缴纳的田赋粮。
引证解释
⒈ 旧指民众所缴纳的田赋粮。
引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忍性气》:“有劣衿某者,以本社民粮百餘金,悉为包揽,饱之谿壑者二十餘年,歷任不敢过问。”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民粮
民粮相关词语
- 1 民畴
- 民家的田地。亦指农事。 宋 梅尧臣 《渐嘉楼望雨陪谢守》诗:“凭栏未能去,公自念民畴。”
- 2 民变
- “民变”最初指下层群众(主要是农民)进行的具有某种正义性、以暴力聚众反抗朝廷的行为,历史上最早民变是西周时的“国人暴动”,“九传厉王,暴虐无道,为国人所杀,此千古民变之始”。《晚明民变》一书作者李文治认为民变是以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李自成起义)为主,同时包括兵变、“匪寇”活动及少数民族的斗争,包括饥民军卒土贼流寇及回贼等。吴雁南认为民变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各阶层劳动群众的反抗斗争”。
- 3 民兵
- 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长期革命战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在历次革命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兵制度已成为国家的一项军事制度。1984年5月31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实行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民兵既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又县预备役的基本组织形式。民兵分为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基干民兵为第一类预备役,普通民兵为第二类预备役。民兵的基本任务是: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和其他各项任务;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民兵编为班、排、连、营、团。基干民兵编有高炮、地炮、通信、侦察、防化等专业分队。
- 4 民公
- 清朝对非宗室封公爵者之称呼。清制,宗室封爵有镇国公、辅国公等,谓之国公。此外,对功臣及外戚之封爵有九等,第一等为公。
- 5 民夫
- (1)指被征募服劳役的人民。(2)指宫女入宫前所嫁的丈夫。注:则,宫婢名;阿保,指抚养。
- 6 民务
- 民务是汉语词汇,拼音 mín wù,指。
- 7 民仪
- 民之仪表。指贤人。
- 8 民夷
- 民夷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mín yí,犹民众。古代用于少数民族。
- 9 民怨沸腾
- 民怨沸腾是俗语,形容人民对腐败黑暗的政府统治怨恨到了极点。 形容社会状况,语意强烈。
- 10 民愿
- 1.民众的意愿。
- 11 民志
- 民志来源于大学,即民心,人心,全句为大畏民志,此为知本,意思是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 12 民忧
- 民众的忧戚。
- 13 民口
- (2).指丁口。 宋 梅尧臣 《田家语》诗序:“庚辰诏书:凡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用备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责郡吏;郡吏畏不敢辨,遂以属县令。互搜民口,虽老幼不得免。”
- 14 民间故事
-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