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褙读音
裱褙的意思
词语解释:
裱褙
(1) 贴在衬垫物上借以加固或供陈列;特指粘贴(如一张纸)在结实的材料上作为装订
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裱背”。用纸或丝织品做衬托,来装潢字画书籍,或加以修补,使之美观耐久。凡裱褙必两层,书画等正面向外者,谓之裱;以无染素纸衬托其背者,称为褙。参阅明陶宗仪《辍耕录·裱背十三科》。
引《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王太尉取污了绢来看时,完然一幅全身吕洞宾 ……将这幅仙画送进入后宫,太后娘娘裱褙了,内府侍奉。”
明阮大鋮《燕子笺·误画》:“门掛招牌利市,家传裱背生涯。”
清顾张思《土风录·裱褙》:“装潢曰裱褙。”
国语词典
用纸、布或丝织品为衬底,将书画等黏糊起来,以便于收藏或展示。以书画向外,称为「裱」,做衬底的托背,称为「褙」。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铺席》:「朝天门里大石版朱家裱褙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只听得桥下裱褙铺里一个人叫道:『我儿出来见郡王!』」也作「背褾」、「表背」、「裱揹」、「裱背」、「褾背」。
词语翻译
英语
网络解释
裱褙
裱褙造句
- 在东单牌楼西裱褙胡同于谦祠内,出现了一个义和团坛口。
- 空心轴的设计使各种可能的裱褙,交流的理想加装冷却风扇马达。
- 到了现代,南后街修葺一新后,多家老字号回归,这其中就包括旧书铺、裱褙店、古玩店、花灯店、小吃店等。
- 李庆糟姜铺、胡人饼店、邹家染店、丑婆婆药铺、朱家裱褙铺、张家金银交引铺、温州漆器铺、波斯火烧店,应有尽有。
- 我们将许多印制精美的犹太经文月历及其他图片裱褙成画,凡看到我们作品的无不称赞其极具艺术性。
- 巷子里有一级一级的石板阶梯,巷子两边是店铺,卖藤床的、卖米的、卖橄榄的、裱褙的等等。
- 住持走去房中,厢内捧出经来,外边是宋锦包袱包着,揭开里头看时,却是册页一般装的,多年不经裱褙,糨气已无,周围镶纸多泛浮了。
- 被裱褙的乱云,是写在,信风上的书法,我犹存。
- 因此,加强悬架,减震器和悬挂支撑上方裱褙的一部分模型的具体内容范围。
- 王忬不忍祖传宝物落入奸臣之手,便伪造了一个送去,不料被一个“裱褙匠”告发。
裱褙相关词语
- 1 裱画
- 裱褙为中国传统行业。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装裱品式分立轴、中堂、对联、横披、条屏、镜片、扇面、手卷、册页等。其基本步骤包括托底、修补、大托、晾干;需经调浆、托背、上墙、加条、裱绫、上轴、加签等数十道工序。唐太宗重视裱画,将王羲之书法和历代名画指定王行直装裱,褚遂良、王知敬监领其事。宋徽宗设立画院,装裱家为文思院六种待诏之一,中国书画装裱技艺自此传人民间。明清装裱技艺成为专门行业。
- 2 裱绫
- 亦作“褾绫”。装裱在书画作品上的绫纸。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职志》:“有命臣工题咏者,各録於左右,及下方褾绫,弆藏古器檀匣。”
- 3 裱褙匠
- 亦作“ 裱背匠 ”。装潢或修补书画的工匠。 明 阮大铖 《燕子笺·误画》:“[浄围裙扮裱背匠上]门挂招牌利市,家传裱背生涯。” 清 褚人获 《坚瓠秘集·装潢》:“《唐·百官志》:‘秘书省,熟纸装潢匠八人。’意是今之裱褙匠。”
- 4 裱挂
- 裱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iǎo guà,是指裱挂、装裱张挂。
- 5 裱轴
- 裱轴,是汉语词汇,读音为biǎo zhóu,释义是亦作"褾轴"或书画裱褙时装置卷轴并加装饰、指裱成的卷轴。
- 6 裱褙铺
- 裱褙铺,汉语词语,读音为biǎo bèi pù,释义是装裱书画的店铺。
- 7 裱糊店
- 裱糊店是汉语词汇,读音是biǎo hú diàn。意思是经营裱糊业的店铺。
- 8 裱糊匠
- 中国民间替人裱糊棚顶、窗棂、门楣等为业的匠人。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东北等地区。过去北京地区民房多为老式四合院瓦房,室内天棚需用秫稭扎架吊顶,糊以素纸或彩格纸。
- 9 裱画铺
- 1.装裱书画的店铺。
- 10 裱画艺人
- 裱画艺人,需要极其细致的心思和功夫才能完成这项工作。一个成功的裱画师甚至可以弥补原作的不足。但裱画如做人,做人如裱画,两者都不能掺假。一幅字画需要经过装裱才能够登堂入室。裱花这个行当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11 裱匠
- 裱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iǎo jiàng,是即裱工。
- 12 裱衬
- 犹裱褙。 阿英 《闲话“西湖景”》:“都是单色木刻,再加人工敷彩,然后裱衬成硬片。”
- 13 裱褫
- 裱褫,亦作“褾褫”。意思是在画背的上端,裱有一段用来包裹画身的色绢或色纸。
- 14 裱法
- 裱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iǎo fǎ,是指装裱书画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