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璋读音
牙璋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的一种兵符。
借指将帅。
借指将帅。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一种兵符。
引《周礼·春官·典瑞》:“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牙璋瑑以为牙。牙齿,兵象,故以牙璋发兵,若今时以铜虎符发兵。”
宋沉括《梦溪笔谈·辩证一》:“牙璋,判合之器也,当於合处为牙,如今之‘合契’。牙璋,牡契也。以起军旅,则其牝宜在军中,即虎符之法也。”
宋叶适《上李签院启》:“制牙璋玉节之符,董熊士虎臣之用。”
⒉ 借指将帅。
引唐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闕,铁骑绕龙城。”
明徐复祚《投梭记·恣劫》:“铜虎承恩日,牙璋发斾时。”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牙璋
牙璋相关词语
- 1 牙子
- 也叫“牙人”,又名“牙行”。就是古代各行商业中的中间经纪人。
- 2 牙旗
- 古例称官署为牙,称所居之城为牙城,所居之屋为牙宅,称朝见主帅为牙参、所亲之将为牙将、卫队为牙队,而亲兵则称牙兵,称所树之旗为牙旗。
- 3 牙笏
- 牙笏,汉语词汇,出自《寓圃杂记》等书,释义为象牙手板。
- 4 牙符
- 奖给有功将领的符信。
- 5 牙签锦轴
- 牙签锦轴,成语,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形容书籍之精美。同“牙签玉轴”。出自 明·无名氏《赠书记·秘书赠合》:“牙签锦轴吾良友,明窗净几共夷犹。”
- 6 牙音
- 牙中之音,非唇舌之音,即口气,话中的言外之意。
- 7 牙郎
- 牙郎,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人、牙侩。
- 8 牙膏
- 要选择牙膏首先要知道牙膏并不是健康牙齿的法宝,它只是刷牙的辅助用品,具有磨擦作用和去除菌斑,清洁抛光牙面,使口腔清爽的作用。
- 9 牙根
- 牙体由牙骨质所覆盖、固定在牙槽窝内的部分,是牙体起支持作用的部分。
- 10 牙祭
- “牙祭”一般指旧时工商业主规定对店员、匠师、徒工等以农历每月初二、十六各给一次肉食。此俗起于何时,尚难确考;为何称之为“牙祭”,食文化专家们说法也不一。但至迟明末清初已在南中国沿袭。清康熙、乾隆间人吴敬梓所写《儒林外史》之第十八回,对此已有具体描述:“平时每日就是小菜饭,初二、十六跟着店里吃牙祭肉。”不过,就宜宾而言,此俗早已不限于城镇商店,即使乡村农家历来也普遍如此。
- 11 牙板
- 在口腔科学中,牙板指胚胎发育中,口腔上皮向组织内部生长形成的一种上皮性结构。
- 12 牙签
- 旧时官府用以传令拘捕犯人的签牌。
- 13 牙行
- 牙行是在市场上为买卖双方说合、介绍交易,并抽取佣金的商行或中间商人。有时也指牙商的同业组织。汉代市场上的中间商人称“驵会” (或作“侩”)。汉至隋唐,中间商人获政府给予的垄断权,由此得“牙侩”之名。宋以后称为“牙行”,后来亦称“牙人”、“牙纪”、“牙子”、“牙商”、“牙郎”、“互郎”、“侩”。经营牙行须经政府批准,并交纳税课。牙行在交易中起着“评物价”、“通商贾”,代政府统制市场、管理商业的作用,故也称官牙。
- 14 牙齒
- 牙齿是一种在很多动物上存在的结构,人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高等哺乳动物咀嚼食物的器官。牙齿是人类身体最坚硬的器官。一般而言,牙齿呈白色(正常人略带微黄色),质地坚硬。牙齿的各种形状适用于多种用途,包括撕裂、磨碎食物。牙齿是动物天生的自卫武器。人类语言发音与口中前排上下的牙齿(门牙)密切相关,古汉族标准语称为“雅言”。牙齿的整洁,甚至关系到社交活动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