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雍读音
三雍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称'三雍宫'。
汉时对辟雍﹑明堂﹑灵台的总称。
汉时对辟雍﹑明堂﹑灵台的总称。
引证解释
⒈ 亦称“三雍宫”。 汉时对辟雍、明堂、灵台的总称。
引《汉书·河间献王传》:“武帝时, 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詔策所问三十餘事。”
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辟雍、明堂、灵臺也。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
《后汉书·儒林传上》:“中元元年,初建三雍。 明帝即位,亲行其礼。”
唐张继《河间献王墓》诗:“频求千古书连帙,独对三雍策几篇。”
清唐孙华《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肇建三雍陈礼乐,宫悬考击闻鸣鼉。”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三雍
三雍相关词语
- 1 三突出
- 三突出是“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倡导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文艺创作模式。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即中心人物来”。“四人帮”的亲信于1968年5月23日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一篇文章。他们在此文中写道:“我们根据江青的指示精神,归纳为三突出,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原则”。随后,又被提升为“无产阶级文艺创造的根本原则”,并且提出所谓“三陪衬”作为“三突出”的补充。“三陪衬”指:在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间,反面人物要反衬正面人物;在所有正面人物之中,一般人物要烘托、陪衬英雄人物;在所有英雄人物之中,非主要人物要烘托、陪衬主要英雄人物。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三突出”、“三陪衬”的文艺创作模式违反生活的真实性和多样性,人为地神化英雄人物,使英雄人物脱离群众,宣扬了历史唯心主义,也使当时的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千人一面,人物关系千篇一律。
- 2 三本
- 三个根本。礼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师。三个根本。治国之三本。指德﹑功﹑能。 古时内府藏书,图籍各备正本﹑副本﹑贮本﹐合称三本。 三个本源。
- 3 三差五错
- 【解释】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 4 三大发明
- (1) 中国古代的三种大的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 英 the three major inventions by the Chinese——gunpowder, printing and compass
- 5 三九相公
- 宋 曾慥 《类说》卷十二引《纪异记》:“ 郑畋 年十九赴举,凡十九年登第,又十九年入相,时号三九相公。”
- 6 三爵
- 三杯酒
- 7 三季稻
- 三季稻是魔兽世界中绝大多数老玩家所知的一个常年游走于暮色森林和荆棘谷的亡灵法师,联盟小号的收割者,为阵营的不平衡做出了重大贡献。
- 8 三和土
- 三合土是采用生石灰粉(或消石灰粉)、粘土、砂为原料,按体积比为3:2:1的比例,加水拌和均匀而成,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基础、路面或地面的垫层。
- 9 三鼎甲
- 科举考试选举状元开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明、清时期,殿试的一、二、三名,名称确定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 10 三极
- 三极,汉语词汇,指的是三才,天、地、人。
- 11 三绝
- 三绝指三国魏《受禅碑》的王朗文﹑梁鹄书﹑钟繇刻字。
- 12 三流
- 三流是中国封建社会流刑三个等级的合称。始于汉朝,但非主要刑种。北朝时北齐、北周起用。隋代沿袭北齐律规定,正式定笞、杖、徒、流、死为五刑。其中流分三等,即1000里、1,500里、2000里。唐律流刑三等分别为2,000里、2,500里、3,000里。明、清流刑也分为三等,故称为三流。清代乾隆八年(1743年)刑部纂辑《三流道里表》,将某省某府属流犯应流2,000里、2,500里、3,000里者,各发何省何府属安置,按计程途,限定地址,逐省逐府,分别开载。其后虽经修订,大体未变。②中国古代专指三种流刑罪。如《唐律疏议》把加役流、反逆缘坐流、不孝流为三流。
- 13 三旬九食
- 三旬九食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形容家境贫困,得食困难。
- 14 三语掾
- 三语掾,典故名,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阮修因三个字而被任命官员。后用“三语掾”等对幕府官员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