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役读音
赋役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名)赋税和徭役。
引证解释
⒈ 赋税和徭役的合称。 中国古代,赋初指兵赋。 春秋后期,各国逐渐从田亩征赋,赋和税渐趋混合。 秦汉以后,赋指按户口征收的税,徭役则另行征发,赋和役始有明显区别。 明代以后,将按户口征发的徭役折征银两,把丁税并入田赋,至清则以赋役为田租的专称。
引《六韬·盈虚》:“其赋役也甚寡。”
《新唐书·食货志二》:“国家赋役之法,曰租、曰调、曰庸。”
《清史稿·食货志二》:“世祖入关,首免都城居民被兵者赋役三年。”
⒉ 分配徭役。
引《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三年》:“西川节度使高駢筑成都罗城,使僧景仙规度,周二十五里,悉召县令庀徒赋役,吏受百钱以上皆死。”
胡三省注:“赋,布也;分布使之就役也。”
国语词典
赋税和徭役。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赋役
赋役造句
- 监军沮授上前说道,主公,这几年来讨伐公孙瓒,连年兴兵,百姓疲惫不堪,仓库无有积蓄粮草,赋役十分沉重。
- 及边事吃紧,军费开支陡然增加,对人民的征敛就愈其苛重国家自陕西用兵以来,赋役烦重。
- 清初赋役制度沿袭明末“一条鞭法”,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却是多种赋役制度并行。
- 其广南小州,有试秩通判兼知州者,职掌倅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 一条鞭法的颁行堪称中国赋役制度变迁历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
- 捐千金,创义团,储公廪。
- 他不知道,管事人凭本子向他表明,依照他的意志租金已减少三分之一,同时本地的赋役却增加了一半。
- 第一部分,考述清代的赋役全书的纂修过程及其地位。
- 在这一过程中,贡纳、兵役、赋税始终是政府对少数民族征发赋役的主要形式。
- 即国家将土地分给农民,农民对国家承担赋役。
赋役相关词语
- 1 赋性
- (1) 赋性,天性,引申为辞赋学词汇,具体指辞赋的特质风格,以及辞赋家的天赋。(2)赋性,指文章的“题眼”。(3)赋性,指论述的中心论点 (4)赋性,“赋性制度”——带有当代青年心理误区自卑的味道,有命运“安排不公之愤青心态”,为不少公众的心态,背后原因值得琢磨。(5)赋性,“紫微斗数星曜赋性”学说——星曜赋性作用——斗数命理究。
- 2 赋得
- 赋得,汉语词汇,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
- 3 赋调
- 释义:赋税。
- 4 赋铭
- 赋铭是汉语词语,拼音是fù míng,意思是辞赋和铭文。
- 5 赋情
- 赋情是汉语词语,拼音是fù qíng ,意思是天性。
- 6 赋敛
- 释义:1、.田赋;税收。2、.征收赋税。
- 7 赋诗
-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 8 赋颂
- (2).吟赋作颂。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历世才士并为之赋颂。”
- 9 赋歌
- 赋歌是辞赋和歌曲。出自 汉 王褒 《洞箫赋》:“若乃徐听其曲度兮,廉察其赋歌。”
- 10 赋分
- 赋分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fù fēn,解释是天赋;资质。
- 11 赋课
-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宋均令虎渡江》:“ 九江 多虎,百姓苦之。前将募民捕取,武吏以除赋课,郡境界皆设陷穽。” 李锺珏 《李平书七十自述》:“先生杜绝苞苴,铲除积弊,吏胥奉法,豪强讋栗,赋课无匿,疆理咸厘。”
- 12 赋生
- (2).赋予的生命。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地球,我的母亲!我羡慕那一切的草木,我的同胞,你的儿孙,他们自由地,自主地,随分地,健康地,享受着他们的赋生。”
- 13 赋笔
- fù bǐㄈㄨˋ ㄅㄧˇ赋笔(赋笔)写诗用的笔。 宋 史达祖《风流子》词之二:“藉吟笺赋笔,试融春恨,舞裙歌扇,聊应尘缘。”
- 14 赋归欤
- 表示告归,辞官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