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给读音
俸给的意思
词语解释:
俸禄;薪金。
引证解释
⒈ 俸禄;薪金。
引《宋史·赵禼传》:“朝廷欲官其任事之酋,鐫岁赐以为俸给。”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内臣王守忠请节度使俸给,諫官韩絳力言不可。”
《明史·食货志六》:“﹝洪武﹞二十八年,詔以官吏军士俸给弥广,量减诸王岁给,以资军国之用。”
叶圣陶《校长》:“现在叔雅家里颇优裕,微薄的俸给差不多皮裘的一根毛,增不了多少温暖。”
国语词典
政府对公务人员的服务之报偿。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俸给
俸给造句
- 豆腐也围绕着我国的语文,“豆腐西施”是说美貌的贫家女,“豆腐官”是廉洁的官,因为俸给微薄,只可以吃豆腐。
- 另依公务人员俸给法,依法停职人员,于停职期间,得发给半数本俸。
- “饷”本意指军粮,引申为军人的俸给。
- 这里要说明的是,“禄”,原本是指古代官吏的俸给,也即薪水,后来引申开了,才将奖赏和赠予也一并算入。
- 另根据公务人员俸给法规定,依法停职人员,停职期间得发给半数本俸。
- 还有法律规定,联邦法官自动申请退休后仍然享有全部俸给权利。
- 吃空饷这一说法原来是从军队流传出来的,饷者,指军粮及军队的俸给。
- 其中,依各机关组织法规所定编制内职务支领俸给文职人员的公务人员人数约人;而其他公务部门人力如公营事业等约人。
- 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给、薪金。
俸给相关词语
- 1 俸工
- 俸工是汉语词汇,读音是fènggōng,指泛指官员和官役工的薪俸。
- 2 俸册
- 俸册是汉语词汇,读音为fèng cè ,意思是记载官吏薪俸的簿书。
- 3 俸钞
- 俸钞,汉语词语,拼音fèng chāo ,出自《明史·食货志六》。
- 4 俸资
- 释义: 官吏所得的薪金。
- 5 俸帖
- 领取俸禄的凭证。《明史·周忱传》:“京师百官月俸,皆持俸帖赴领 南京 。”
- 6 俸券
- 俸券是汉语词汇,读音是fèngquàn,意思是领取俸禄的凭证。
- 7 俸入
- 官员的俸禄收入。 宋 李元纲 《厚德录》卷二:“ 王 ( 王缮 )曰:‘某碌碌经生,仕无他志,苟仰俸入以养妻子,得罪无害。’”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二:“国初,士大夫俸入甚微,簿、尉月给三贯五百七十而已,县令不满十千。”《金史·完颜璹传》:“居 汴 中,家人口多,俸入少,客至,贫不能具酒肴,蔬饭共食。”
- 8 俸稍
- 俸稍,是汉语词汇,注音是ㄈㄥˋ ㄕㄠ,词语解释是泛指作为俸禄的钱物。
- 9 俸深
- 官吏担任某一职务时间较久,资历较深。《清史稿·选举志五》:“副、参例以俸深参、游题补。若有军功保举,虽俸浅亦得与焉。”《清史稿·选举志五》:“总督、提、镇遇标、营员缺,不论地方缓急,衔缺相当,辄将标员坐名题补,使俸深应补人员致多壅滞。”
- 10 俸缎
- 作为俸禄支付的缎匹。《清会典事例·户部·俸饷》:“ 杜尔伯特 等部落汗、亲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札萨克、台吉等俸银俸缎,照 喀尔喀 汗、王、公、台吉之例颁给。”
- 11 俸米
- 旧时京官的俸禄,以米支给者谓之俸米。《元史·食货志四》:“ 至大 二年,诏随朝官员及军官等俸改给 至元 钞,而罢其俸米。”《明史·张辅传》:“寻命 辅 所受太师俸於 北京 仓支给。时百官俸米皆给於 南京 ,此盖特恩云。”《清通典·职官十八》:“凡在京文武各官降级革职留任者,其应得俸米仍照原品支领,以示体恤。”
- 12 俸廪
- 俸廪的拼音是fèng lǐn ,出自 《试笔·南唐砚》。意为俸金与禄米
- 13 俸积
- 积蓄的俸金。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有历十数年不肯出 川 、 广 者,俸积丰厚,官爵穹崇。”
- 14 俸户
- 五代后汉及宋初为州县官及部分中级以上官员配置的负责将其俸禄中的实物转换为现钱的民户。又称回易料钱户、回易料钱俸户。选充俸户者,除两税外免除其他赋役。太平兴国元年(976)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