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诵读音
讽诵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书)(动)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地诵读。
引证解释
⒈ 背诵。
引《周礼·春官·瞽蒙》:“讽诵诗,世奠繫。”
郑玄注:“讽诵诗,谓闇读之不依咏也。”
《汉书·艺文志》:“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
《南史·文学传·任孝恭》:“精力勤学,家贫无书,常崎嶇从人假借,每读一遍,讽诵略无所遗。”
章炳麟《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古之言文章者,不专在竹帛讽诵之间。”
⒉ 朗读;诵读。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田鹏鸞﹞年十四五,初为閽寺,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
明海瑞《兴革条例·礼属》:“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覆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鲁迅《书信集·致陶亢德》:“大札与《人间世》两本,顷同时拜领,讽诵一过,诚令人有萧然出尘之想。”
国语词典
背诵而熟记之。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讽诵
讽诵造句
- 在清静肃穆的少林寺塔林前,僧俗二众弟子虔诚进行讽诵大乘经典、梵唱香赞、上供礼拜、悬挂纸串、焚烧金铂等系列祭祀追思活动。
- 二次讽诵推敲,顿觉直白热切有余,难合当下胸次,且言拙于意,以千万里计……
- 刹中菩萨受持经法讽诵宣说必得辩才智慧。
- 相对并举,以区别入乐的歌辞和讽诵吟咏的徒诗这两类诗歌体裁。
- 讽诵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一遍。
- 沆字茂瀣,幼聪敏,五岁时,父撝于屏风抄古诗,沆请教读一遍,便能讽诵。
讽诵相关词语
- 1 讽咏
- 讽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ěng yǒng,基本意思是讽诵吟咏。
- 2 讽嘲
-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他本来要找机会讽嘲 和鸾 ,借此报复她方才的批评。”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七章:“ 锁柱 带着讽嘲的口气说:‘ 疤瘌四 这老小子也够猛呀!’”
- 3 讽诏
- 讽诏,是汉语词汇,拼音是fěng zhào,释义为讽喻告诫。
- 4 讽一劝百
- 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指出一件事的毛病,可以使许多类似的毛病得以改正。
- 5 讽旨
- 讽旨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讽喻的旨意。
- 6 讽讽
- 谓以讽喻为意。 邓方 《论诗》:“岧岧 元遗山 ,兀兀 虞道园 ,讽讽 高青邱 ,恻恻 吴梅邨 。”
- 7 讽论
- 讽论,是汉语词汇,拼音是fěng lùn,解释为讽喻议论。
- 8 讽励
- 1.见"讽厉"。
- 9 讽书
- 讽书,读音为fěng shū ㄈㄥˇ ㄕㄨ,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背书。
- 10 讽德诵功
- 赞美、颂扬功德。
- 11 讽兴
- 借物起兴以讽喻。 唐 元稹 《授张籍秘书郎制》:“《传》云:‘王泽竭而诗不作。’又曰:‘采诗以观人风。’斯亦警予之一事也。以尔 籍 雅尚古文,不从流俗,切磨讽兴,有助政经。”
- 12 讽谕
- 讽谕是诗的一种表现方法。讽谕指对不合理的事物不正面直言,只以微词托意,希望统治者闻而知改。就讽谕的表现方法来说,本不限於诗,而唐代白居易专用於诗,把自己所写的有讽谏意义的诗称为「讽谕诗」。这类诗作,「主文而谲谏」,有较强的人民性,使讽谕由一种表现方法而发展成为一种诗体,对後来创作影响较大。
- 13 讽刺
- 讽刺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ěng cì,指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落后的事物;用讥讽的眼神,嘲笑的语气对着他人说。
- 14 焚诵
- 焚诵是汉语词汇,读音是fén sòng,意思是焚香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