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营读音
四营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易》筮语。谓四度经营蓍策,乃成《易》之一变。
引证解释
⒈ 《易》筮语。谓四度经营蓍策,乃成《易》之一变。
引《易·繫辞上》:“是故四营而成《易》。”
孔颖达疏:“营谓经营,谓四度经营蓍策,乃成《易》之一变也。”
宋范仲淹《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赋》:“亦若大衍攸虚,为四营之本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四营
四营相关词语
- 1 四月八
- 四月八日,是中国甘肃、贵州、广西、湘西、桂北、广东等地的汉(客家)、苗、布依、侗、瑶、壮、彝、土家、仡佬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日内容不尽相同,主要与农事有关,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欢庆仪式,不仅表达丰收的喜悦,还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 2 四战
- 四战,sì zhàn,犹言四面受敌,出自《商君书·兵守》。
- 3 四枝
- 同“ 四肢 ”。 《逸周书·武顺》:“左右手各握五,左右足各履五,曰四枝。” 孔晁 注:“四枝,手足。”《管子·内业》:“耳目聪明,四枝坚固。”《庄子·达生》:“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 4 四铢钱
- 公元前175年(前元五年),汉文帝改铸“四铢半两”,简称“四铢钱”,又称汉半两。其直径为2.4-2.6厘米,重2.2-2.8克,钱穿孔比较小,无内外廓,钱文制作比较规范。四铢半两因顺应了当时的国势民情,一直被沿用了四十年。
- 5 四坐
- 四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ì zuò,是指四周座位。
- 6 四铢
- 中国古代铜币名。开始铸于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币面文字为“半两”,实际重四铢,故名。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改用三铢钱。
- 7 四罪
- 四罪指共工、三苗、鲧和驩兜(欢兜)。流四罪即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迁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古书有记载,且与五帝之中的舜有关,舜的功绩之一就是平四罪。
- 8 四週圍
- 四周围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ì zhōu wéi,是指周围。
- 9 四周遭
- 四周遭是汉语词汇,读音是sì zhōu zāo ,意思指四周围。
- 10 四真
- 四真:北宋嘉祐年间四大名臣
- 11 四韵诗
- 四韵诗是一种诗的题材,sìyùnshī 注音ㄙˋㄩㄣˋㄕ,解释见“四韵”。
- 12 四匝
- 四匝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ì zā ,是指四面环绕;四周。
- 13 四休居士
- 宋·孙昉别号四休居士居士,省称四休居士。
- 14 四星
- 四星既是苍龙﹑白虎﹑朱鸟﹑玄武四星宿。分别指瑞星、妖星、流星、客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