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洽背读音
汗流洽背的意思
词语解释:
汗流洽背
(1) 形容满身大汗。亦形容万分恐惧或惭愧
英
引证解释
⒈ 同“汗流浹背”。
引《旧唐书·昭宗纪》:“昭宗临轩自諭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在?’ 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三:“左右悉闻齐氏哀诉之声,惊起来视,即齐氏汗流洽背,精神怳然。”
国语词典
汗流得很多,湿透了背部。形容工作辛劳或十分羞愧、惊惧。《旧唐书.卷二○.昭宗本纪》:「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唯韩建陈叙入觐之由。」也作「流汗浃背」、「汗流浃背」。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汗流洽背
汗流洽背相关词语
- 1 汗火
- 汗火,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蒙汗药,迷药。
- 2 汗酒
- 汗酒,读音hàn jiǔ,汉语词语,意思是烧酒的别称。
- 3 汗褂儿
- 汗褂,亦作“汗褂”,即汗衫。
- 4 汗汗
- 汗汗,词语,意为水广大无际貌。
- 5 汗出洽背
- 汗出洽背是一个词语,拼音hàn chū qià bèi,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同“汗流浃背”。
- 6 汗斑
- (1) 汗碱 英 sweat stain(2) 花斑癣 英 tinea versicolor
- 7 汗鳖
- 汗邪。
- 8 汗不敢出
- 汗不敢出,读音hàn bù gǎn chū ,汉语成语,魏文帝面前,钟毓、钟会对出汗与不出汗的解释都是因为害怕。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选自《 太平广记 》)中的一则小故事。
- 9 汗喘
- 汗喘,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汗流气喘。有时用以形容激动紧张。
- 10 汗迹
- 汗迹,读音hàn jì,汉语词语,意思是汗水的痕迹。
- 11 汗脚
- 在冬季,“汗脚”失去热量的速度比“旱脚”快25倍,容易遭受冻伤。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体会自动关闭浅层皮肤的循环系统,造成对足部的供血不足。供血不足则意味着足部周围的皮肤组织发生坏死,从而造成足部开裂。
- 12 汗塌
- 背心,邯郸土语称其为“汗塌”。汗塌之称谓元代时就有了。欧阳玄《渔家傲·南词》之五有:“血色金罗轻汗塌,宫中画扇传油法”的词句。
- 13 汗液
- 汗液(sweat)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由于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的热刺激引起的发汗称知觉发汗,汗液本身无味。此时发汗区域分布广,全身各部位皮肤,尤以前额、颈部、躯干前后、腰部、手背及前臂等部位最多;其次为颈、躯干侧面及四肢大部分;再次为股内侧面及腋下;最少是手掌和足。精神紧张亦引起发汗,发汗中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正常人24小时内不知觉蒸发约600~700毫升水。
- 14 汗药
- 蒙汗药。吃了可以使人失去知觉的一种麻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