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署读音
补署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补任官职。
引证解释
⒈ 补任官职。
引《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丙辰,帝至洛阳,入居宫中; 汴州百官奉表来迎。詔諭以受契丹补署者皆勿自疑,聚其告牒而焚之。”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禽酋豪者,随职名高下补署。”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补署
补署相关词语
- 1 补述
- 补述,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ǔshù,释义为在已经说过的某物后增补内容。
- 2 补拟
- 补拟,读作bǔ nǐ,汉语词语,解释为按照选人的才能拟定补授的官职。
- 3 补种
- 补种,在出现缺苗的农作物中,重新种植。
- 4 补圆
- 元 无名氏 《焚儿救母》第三折:“那爷爷曾抚的社稷安,补圆天地窄。”
- 5 补习
- 补习,一般指考学或其他的晋级的测试没有通过的情况下,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学习(自学或在别人的帮助下),摄取更多的知识以达到理想的成绩。
- 6 补叙
-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 7 补选
- 补选是一种非常规的选举,只会在议会内有遗缺时才会进行,以补回空缺议席的余下任期。补选能够维持议会的代表性。
- 8 补陀
- 引证解释:即 普陀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补陁落迦山 自 明州 定海县 招宝山 泛海东南行,两潮至 昌国县 ,自 昌国县 泛海到 沉家门 ,过 鹿狮山 ,亦两潮至山下。”亦省作“ 补落迦 ”、“ 补陁 ”、“ 补陀 ”。 宋 陆游 《海山》诗:“ 补落迦山 访旧游,菴摩勒果隘中州。” 钱仲联 校注:“《普陀洛迦新志》卷二:‘ 普陀洛迦山 ,在 浙江 定海县 治东百里许海中,为《华严经》 善财 第二十八参 观世音菩萨 说法处。’” 金 元好问 《云岩》诗:“世外元无 种香国 ,海内真有 补陁巖 。” 清 黄宗羲 《苍水张公墓志铭》:“公之小校降,欲生致公以为功,与其徒数十人,走 补陀 ,伪为行脚僧。”参见“ 普陀 ”。参阅《普陀洛迦新志》卷二。
- 9 补陁
- 1.见"补陁落迦"。
- 10 补荫
- 补荫,也称为奏荫、荫补、恩荫、资荫、奏补、任子等。一般现在习惯称为荫补。荫补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选官制度,荫补官员与其它途径出身的官员共同构成了封建官僚队伍。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大体有三: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袭制;以推荐为主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还有以考试做标准的科举选官制。荫补制,则是先秦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变种,是一种变相的世卿世禄制度。
- 11 补冶士
- 1.六朝刑罚之一。罚作矿山冶炼铸造的刑徒。
- 12 补治
- 1.修补整治。
- 13 补摄
- 补摄,汉语词语,拼音为bǔ shè,指互补充替代,出自《逸周书·籴匡》。
- 14 补订
- 补订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ǔ dìnɡ,意思是补充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