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笴读音
三笴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九尺。笴,箭干,长三尺。
引证解释
⒈ 谓九尺。笴,箭干,长三尺。
引《仪礼·乡射礼》:“弟子相工如初入,降自西阶阼阶下之东南堂前,三笴西面北上坐。”
郑玄注:“笴,矢干也。”
贾公彦疏:“案《矢人》注,矢干长三尺,是去堂九尺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三笴
三笴相关词语
- 1 笋笴
- 亦作“笋笴”。 指用整条芽笋制成的笋干。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挲摩笋, 桂 广 皆植,大若茶碗……其笋,南人亦藏之,为笋笴。”《太平广记》卷四八三引 唐 尉迟枢 《南楚新闻·芋羹》:“ 百越 人好食虾蟆。凡有筵会,斯为上味……又或先汤内安笋笴,后投蛙,及进于筵上,皆执笋笴,瞪目张口,而座客有戏之曰卖灯心者。”
- 2 铜磨笴
-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这纸汤瓶再不向红罏顿,铁煎盘再不使清油混,铜磨笴再不把顽石运。”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从今后铁铫盘少去煎,铜磨笴再休转。”
- 3 一笴
- (2).表数量。犹言一杆。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则被他一骑马,一笴鎗,冲突将来,杀的人人退缩,个个奔逃。”
- 4 告个幺二三
- 方言。赔罪。 蹇先艾 《在贵州道上》:“大嫂,你也不要太伤心了,喊 赵大哥 来给你告个幺二三就是了。”
- 5 搞七捻三
- “搞七捻三”一词是吴语区的方言,属吴语用词。搞七捻三也可写作“搞七廿三”或“搅七捻三”,意思为胡闹、纠缠不清、说昏话。
- 6 隔三差五
- 解释:比喻时常发生。 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怎样。
- 7 隔二偏三
- 隔二偏三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é èr piān sān,是指不按顺序,没有条理。
- 8 隔三岔五
- 同“隔三差五”。
- 9 个中三昧
- 道教谓元神﹑元气﹑元精函藏修炼能生真火,谓之三昧真火。
- 10 耕三余一
- 耕三余一是对《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一语的归纳和简称。意为耕种三年,必须累积可食一年的余粮。“耕三余一”反映了早期农业社会人们对储备的高度重视,是低生产力水平下防备灾荒丧乱的经验总结,也是旧时量入为出和谋求常年财政平衡的重要原则,被奉为古代中国理财思想的经典。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若干边区人民政府在大生产运动中以“耕三余一”号召人民积极生产,厉行节约,做到“一年耕,有四月之余”。这一口号对鼓励人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坚持抗战,支持革命起了积极的作用,是革命人民对古代优秀理财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 11 肱三折
- 《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后以“肱三折”比喻精于医术。 沈昌直 《赠董蓉生》诗:“家世肱三折,文才笔一枝。”自注:“君精医术,并喜为诗。”
- 12 勾三搭四
- 《勾三搭四》是李志2014年利用众筹方式完成的现场版专辑。
- 13 箭笴
-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五:“箭笴,《字林》云:箭茎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孤矢》:“凡箭笴,中国南方竹质,北方萑柳质,北虏桦质,随方不一。”
- 14 嘎三胡
- 嘎三胡又作轧三胡,聊天、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