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书读音
签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签字署名。
官名。宋代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本作'签署'﹐宋人因避英宗
赵曙
讳﹐改作'签书'。
官名。宋代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本作'签署'﹐宋人因避英宗
赵曙
讳﹐改作'签书'。
引证解释
⒈ 签字署名。
引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
宋苏辙《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右丞许将既随众签书进拟,而復论奏其不便,因此进拟文字,为圣旨所却。”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往时执政签书文字,卒著帽衣盘领紫背子,至宣和犹不变也。”
⒉ 官名。 宋代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本作“签署”, 宋人因避英宗 ( 赵曙 )讳,改作“签书”。 宋高承《事物纪原·师保辅相·签枢》:“又《宋朝会要》曰, 太平兴国四年正月以石熙载为枢密直学士,签署枢密院事。签书之名,自此始也。
引治平中避英宗嫌名,改曰签书。”
清梁章鉅《称谓录·军机处职官古称》:“《宋史》枢密院又有此称,谓枢密使、知院事,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则枢密使及知院事犹今之军机大臣,而同知副使、签书犹今之军机章京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签书
签书相关词语
- 1 签诗
- 寺庙中供卜问吉凶所编的诗句。多写于竹制签牌上,贮于签筒内,由卜问者抽取,而后据诗意附会人事吉凶。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签诗》:“今神庙皆有签诗,占者以决休咎,其来久矣。”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文学》:“据《玉壶清话》, 卢多逊幼时抽得 云阳道观 废坛上古签筒一词,知今神庙签诗五代时已有。”参阅宋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
- 2 签发
- 签发,指主管人审核同意后签字发出,表示负责详细解释对发文进行终审的工作。
- 3 签谱
- 在清代,随着汉、满、蒙、藏等民族间宗教文化的深入交流以及大显殿在全国范围内的兴建,汉族地区广为流行的抽签算卦等文化形式也流传到了藏族地区。
- 4 签字
- 一般在一些重要的场合要签署一些重要的文件时,就要说成“签订”,比如“签订合同”。
- 5 签证
- 签证(visa)是一个国家的主权机关在本国或外国公民所持的护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上的签注、盖印,以表示允许其出入本国国境或者经过国境的手续,也可以说是颁发给他们的一项签注式的证明。概括地说,签证是一个国家的出入境管理机构(例如移民局或其驻外使领馆),对外国公民表示批准入境所签发的一种文件。
- 6 签押房
- 签押即签名画押的简称。古代州县衙门的文书公事,从拟稿到正式发出,要经过各道流转 程序,相关的办理人员都要一一签上自己的姓名(也可用姓氏、名字代替), 表示连带责任,然 后由衙署首长用红笔画“行”。如果属于判示、文告或牌照契约、任命书等性质的文书,还 要钤盖衙署的大印。这些最称关键性的程序履行,按规定都得在签押房即机要办公室里运作 。同样,上司下发或平行衙署平移的机密文件,按规定也必须在签押房里拆阅。惟实际情况是官府文书中需要长官朱笔画“行”或钤盖官印的数量极多。
- 7 签收
- 签收,读音qiān shōu,汉语词语,收到公文、信函后,在送件人指定的单据上签名或盖章,表示收到无误。
- 8 签条
- 签条,是中国民间的求签习俗中,用来求问吉凶祸的占卜工具。现今的道观、寺庙和民间的庙宇,大多摆上签筒供人抽取签条占卜问卜。
- 9 签军
- 签军,金元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汉人丁壮当兵,谓之签军。也指被强行抽调的丁壮组成的军队。
- 10 签帖
- 签帖,犹名帖,标有姓名的帖子。
- 11 签注
- 签注,指在证件表册上批注意见或有关事项。
- 12 签疏
- 签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iān shū,是指签呈和疏奏。泛指公文。
- 13 签解
- 谓持签牌押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姚乙定了卫所,发去充军,拘妻签解。”
- 14 签呈
- 签呈,指旧时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向上级请示或报告时所写的简短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