怆恍读音
怆恍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失意貌。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悲伤失意的样子。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怆恍相关词语
- 1 摧怆
- 悲伤。《三国志·吴志·孙皎传》:“临书摧怆,心悲泪下。”《晋书·礼志中》:“挽歌因倡和而为摧怆之声,衔枚所以全哀,此亦以感众。”
- 2 悼怆
- 悼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ào chuàng,是指悲伤。
- 3 感怆
- 1.感慨悲伤。
- 4 耿怆
- 宋 秦观 《答丁彦良书》:“窃味诗之大意,率多辛酸耿怆之旨。”
- 5 含怆
- 犹含悲。怀着悲伤。
- 6 寒怆
- 寒怆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犹寒伧。
- 7 憾怆
- 憾怆,读作hàn chuàng,汉语词语,是指伤心不安。
- 8 忽恍
- (1)谓似有似无,模糊不分明。《老子》:"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恍。"汉贾谊《鵩鸟赋》:"释智遗形,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汉扬雄《序》:"神心忽恍,经纬万方。"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而其道密微,寂寥忽慌,无形可以见,无声可以闻。"章炳麟《征信论下》:"从是雠质自离者,诚有可知,亦或忽恍如不可知。"(2)指天空。《淮南子.人间训》:"翱翔乎忽荒之上,析惕乎虹霓之间。"《文选.班固》:"应龙潜于潢污,鱼鼋媟之,不睹其能奋灵德,合风云,超忽荒而躆昊苍也。"李善注:"项岱曰:忽荒,天上也。"三国魏阮籍《答伏义书》:"跃踸踔,陵忽慌,从容与道化同逌,逍遥与日月并流。"(3)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唐孙樵《骂僮志》:"忽恍乎若病酲之未醒,茫洋若痴人之暝行。" 2.黄帝臣名。善忘之人。
- 9 恍然大悟
- 出自《景德传灯录》。
- 10 恍惚
- [ huǎng hu ] :〈形〉1.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huǎng hū ] :huǎng hu的又音。义同“恍惚huǎng hu”。
- 11 恍恍惚惚
- 恍恍惚惚:指神志不清、看不清、迷惘的状态。出自唐·赵蕤《反经·知人》。
- 12 恍然
- 恍然,汉语词汇。意思是突然;忽然;猛然。一般和恍然大悟一起用,表示突然明白过来了。
- 13 怆然泪下
- 伤感地流泪不止,形容非常悲痛。
- 14 怆怀
- 唐 李益 《城西竹园送裴佶王达》诗:“怆怀非外至,沉郁自中肠。” 明 徐渭 《涉江赋》:“予斯之忧,他奚怆怀?” 清·田兰芳《叙袁仲方(袁可立孙)甲子秋冬诗》:“余闻之,感事怆怀,不能自已。” 黄遵楷 《跋》:“先兄之不忍为诗人,而又不得不有求于自立之道,其怆怀身世为何如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