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宪读音
制宪的意思
词语解释:
制宪
(1) 制订或修改宪法
例
英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制定宪法。
如:「制宪国大代表」。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制宪
制宪造句
- 那么在公投失败之后,陈水扁会否承认民意,尊重事实,改辕易辙,放弃“公投制宪”计划呢?这相当令人怀疑。
- 制宪会议选出的代表将起草一部新宪法。
- 制宪会议最后通过的改革方案可能是世上隔靴搔痒的改革方案。
- 制宪议会此时实际上成为革命领导机关和国家立法机关。
- 与此相适应,制宪权主体构成在体制上可分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在具体形态上则更为复杂多样。
- 我们还要尽快共同举行制宪会议选举。
制宪相关词语
- 1 制变
- 汉语词语,解释为犹言应变。
- 2 制匠
- 【出处】《楚辞·天问》:“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蒋骥注:“问女娲有奇异神变之体,谁制而造之乎?”
- 3 制军
- 制军,明、清时期总督的称呼。明初,用兵时置总督,事毕即调他处或裁撤,嗣后设置渐广,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曾改称总制,俗称制台。下属则尊称其为制帅、制宪或督宪。
- 4 制冷
- 即致冷,又称冷冻,将物体温度降低到或维持在自然环境温度以下。实现制冷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天然冷却,一是人工制冷。天然冷却利用天然冰或深井水冷却物体,但其制冷量(即从被冷却物体取走的热量)和可能达到的制冷温度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天然冷却是一传热过程。人工制冷是利用制冷设备加入能量,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的一种属于热力学过程的单元操作.
- 5 制举业
- 指八股文。 清 褚人获 《坚瓠馀集·赝女受封》:“ 乔 工制举业,从者日众。” 清 薛福成 《徐公墓志铭》:“绩学砥行,能文章,尤攻制举业。”
- 6 制国
- (2).执掌国政。《孔丛子·公仪》:“逆臣制国,弗能以其众死,而逃之,此罪诛之人也。”
- 7 制罚
- 制罚,拼音是zhì fá,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处罚。
- 8 制文
- 制文是指古代应试所作的文章。
- 9 制令
- 制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i ling,是指制度法令。
- 10 制立
- 谓建立制度。《晋书·舆服志》:“及 秦 变古制,郊祭之服皆以袀玄,旧法扫地尽矣。 汉 承 秦 弊, 西京 二百馀年犹未能有所制立。”
- 11 制则
- (2).制定法度。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 12 制抑
- 【示例】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故其平生,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荡涤,瞻顾前后,素所不知;精神郁勃,莫可制抑,力战而毙,亦必自救其精神;不克厥敌,战则不止。”
- 13 制威
- 制威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zhì wēi,基本意思是独揽大权;擅权。
- 14 制领
- 制置使的别称。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十六日,下令大宴犒诸制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