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相除法读音
辗转相除法的意思
词语解释:
欧几里得算法。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数学上一种求两正整数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辗转相除法
辗转相除法相关词语
- 1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2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3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比喻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反而使第三者得利。
- 4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 5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 《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后遂以“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6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
-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国正在攻打燕国,苏代认为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因此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方从中获利。
- 7 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8 相门有相,将门有将
- 相:宰相、丞相、相国。指宰相和大将之家的子孙能够继承父业,有将相的才能。
- 9 生毋相见,死毋相哭
- 生毋相见,死毋相哭,拼音,shēnɡ wú xiānɡ jiàn ,sǐ wú xiānɡ kū,释义,活不见面,死不临丧。表示决绝。
- 10 日内瓦命名法
- 又称“国际化学会命名法”、“iupac命名法”。国际上对有机化合物的一种命名原则。1892年在瑞士日内瓦由欧洲九个国家34名化学家开会确立,后不断补充、修改。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的命名。
- 11 隆刑峻法
- 【近义词】严刑峻法
- 12 相对与绝对
- 相对与绝对是反映事物性质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哲学范畴。相对和绝对,都是同一事物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重属性。人们在认识这个哲学的时候产生不同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既包含有相对的方面,又包含有绝对的方面,任何事物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 13 年轻夫妻相拥遇难
- 昨日凌晨4点左右,达州市通川区彭家湾一家属楼4楼发生火灾,火苗最大时蹿到了6楼。熊熊大火引起的物品爆炸声和呼救声将附近正熟睡中的居民惊醒,通川消防到达后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救援才将大火扑灭。大火中,一对年轻夫妻相拥遇难,丈夫死前还紧紧护着妻子,对此不少网友表示,又相信爱情了,夫妻之间不离不弃的情感一直广为传送,下面从这则“年轻夫妻相拥遇难至死不弃”的新闻开始,一起盘点下那些夫妻不离不弃感人故事吧!
- 14 反法西斯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时间为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俄罗斯法定结束日期为1945年9月3日),是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