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麾读音
旄麾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即旌麾。帅旗。 2.泛指旗帜。
引证解释
⒈ 即旌麾。帅旗。
引《三国志·吴志·吴主权传》“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载三国魏曹操与孙权书:“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 刘琮束手。”
⒉ 泛指旗帜。参见“旌麾”。
引唐韩愈《南海神庙碑》:“闔庙旋艫,祥飈送颿,旗纛旄麾,飞扬晻蔼。”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旄麾
旄麾相关词语
- 1 旄丘
- 前高后低的山丘。
- 2 旄羽
- 【出处】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 陇 蜀 之丹漆旄羽。”《晋书·食货志》:“ 秦 邠 旄羽,迥带琅玕, 荆 郢 桂林,旁通竹箭。”
- 3 旄旒
- 旄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áo liú,是指古代旗帜下边悬垂的饰物。
- 4 旄舞
- 旄舞是中国古代舞蹈之一。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被称之为“六小舞”。是周朝时期用于教育贵族子弟的乐舞教材,有时也用于某些祭祀场合。
- 5 旄敦
- 旄敦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máo dūn,出自《汉书·叙传上》。
- 6 旄毡
- 用牦牛毛制成的毛织品。
- 7 旄骑
- 1.即旄头。
- 8 旄象
- 旄象,拼音máo xiàng ,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牦牛与象。
- 9 旄星
- 【出处】唐 储光羲 《观范阳递俘》诗:“ 北河 旄星陨, 鬼方 獮 林胡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角端》:“独 耶律文正王 进曰:‘此名角端,乃旄星之精也。圣人在位,则斯兽奉书而至。’”参见“ 旄头”。
- 10 旄端
- 尾端。《文选·刘孝标》:“附驵骥之旄端,轶归鸿於 碣石 。” 李周翰 注:“亦犹蝇附骥旄,以过归鸿之飞而及 碣石 。”
- 11 旄人
- 《周礼》官名。掌教乐舞。
- 12 旄麈
- 旄麈是汉语词汇,拼音máo zhǔ,解释为旄牛和麈。
- 13 旄马
- 《山海经·海内南经》:“旄马,其状如马,四肢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 14 旄牛
- 旄牛,即牦牛。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山海经·北山经》:“﹝潘侯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 郭璞 注:“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