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制品读音
木制品的意思
词语解释:
木制品
1. 用木材制造的产品。
例
英
2. 木制的内部配条(如嵌条或楼梯)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木制品
木制品造句
- 临沂鲁润贸易有限公司是中国加入后迅速崛起的实业型贸易公司,下设多个生产企业,包括木制品工厂,玻璃纤维工厂等。
- 目前在家庭装修中,一般都使用白乳胶作木制品接缝的粘结剂。
- 烙画的创作非常具有灵活性丝绢,宣纸,木制品皮革等都可以作为烙画的画布。
- 除竹子与草柳制品外,我们还经营雕刻品、陶瓷制品、木制品及各式各样圣诞礼品,详情见目录。
- 铁木楼梯的踏板一般是木制品,护栏是铁制品,扶手是木制品和铁制品。
- 青岛金象木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木制品加工企业。
- 木工:做各种高低档家私、木制品、包门包窗,天花吊顶。
- 的室内装饰是抛光阁木制品,非定向不锈钢台面,白色卡雷拉大理石,水磨石地板组成。
- 主要用于不锈钢,金属制品,光学玻璃,竹木制品的抛光和喷砂,又是制造树脂砂轮,切割片,砂布的新颖磨料。
- 然而,很难说出哪种木制品曾经存在于某个历史时期,因为它们并不像陶器或金属器皿的使用时间长久。
木制品相关词语
- 1 秩品
- 中国从先秦至清末官僚制度中各级官吏政治地位及俸禄的标志。
- 2 只见树木
- 一个汉语短语,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 3 政治体制改革
-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 4 滞销品
- 滞销品是指门店内为数不少的低回转商品。
- 5 织品
- 织品是汉语词汇,读音zhī pǐn,是纺织用品的简称。
- 6 枝木之冠
- 枝木之冠是一个词语,读音zhī mù zhī guān,【释义】冠:帽子。冠多华饰,好像树木的繁枝
- 7 植品
- 植品拼音是zhí pǐn,注音是ㄓㄧˊ ㄆㄧㄣˇ,释义是树立人品,培植好品行。
- 8 冢木已拱
- 冢木已拱,成语,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坟墓上的树木以很高大。比喻老死多年。出处 :《毂梁传·僖公三十三年》:“泰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泰伯曰:‘子之冢木已拱矣,何知!’”范宁注:“子之辈皆已老死矣……言其老无知。”
- 9 终制
-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 丁忧源于汉代。
- 10 终身制
- 终身制for life,life long zhong shen zhi一个人持续担任某种职务,无任期,不退休的制度。有三种:1、世袭终身制。如君主国的王位。
- 11 周制
- 周制,读音为zhōu zhì,是汉语词语,解释为周代的制度。
- 12 住宅商品化
- 住宅商品化是住宅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或出租。
- 13 经制钱
- 经制钱指的是宋代为筹措军政费用而加征的杂税。经制钱始于北宋宣和四年 (公元1122年) 。时方腊起义,东南军费告急。两浙、江东发运经制使陈亨伯,请求在淮、浙、江、湖、福建等七路,增收卖酒、鬻糟、商税、牙税、契税、头子钱、楼店钱。每贯增收20文以充经制之用。
- 14 经总制钱
- 宋代杂税经制钱和总制钱的合称。经制钱始于宣和四年(1122),系经制江淮荆浙福建七路诸司财计(简称经制使)陈遘所创,故名。靖康初(1126)废,建炎三年(1129)恢复,并固定其名色为权添酒钱、量添卖糟钱、人户典卖田宅增添牙税钱(每贯增收二十文)、官员等请奉头子钱(每贯收二十三文,续有增加,后固定为五十六文)、楼店务添收三分房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