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猖读音
披猖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披昌 ”。猖獗,猖狂。
溃散;失意;狼狈。
繁盛貌。
飞扬。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披昌”。猖獗,猖狂。
引《北史·王盟独孤信等传论》:“谊文武奇才,以刚正见忌, 有隋受命,鬱为名臣,末路披猖,信有终之克鲜。”
明屠隆《昙花记·雠邪设谤》:“前日萧黄流与我同席,席上曾説史思明也是一员良将,朝廷不能驱使,以致披猖。”
王闿运《彭寿颐哀词》:“罢计洛阳,羣寇披昌。”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甲辰之役, 日本与俄争我满洲,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
郭沫若《豕蹄·贾长沙痛哭》:“他想到梁王的死,想到天下的不安和匈奴的披猖。”
⒉ 溃散;失意;狼狈。
引《梁书·王僧辩传》:“上党王陈兵见卫,欲敍安危,无识之徒,忽然逆战,前旌未举,即自披猖,惊惮之情,弥以伤惻。”
《北史·王晞传》:“人主恩私,何由可保?万一披猖,求退无地。”
唐高适《同观陈十六史兴碑》诗:“东周既削弱,两汉更沦没。 西晋何披猖,五胡相唐突。”
《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吾奉詔讨贼,不幸部曲叛散,欲入朝自诉,又为绍荣所隔,披猖至此。”
⒊ 飞扬。
引唐唐彦谦《春深独行马上有作》诗:“日烈风高野草香,百花狼籍柳披猖。”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披猖
披猖造句
- 以妻故司空臣湛之女,诛亡余类,单舟遄遣,披猖千里,事哀行路,贼忍无亲,莫此为甚。
- 曩者青犊肆虐于中原,铜马披猖于西陵,乃命卿总督师旅,扫荡秦、蜀。
- 他曾说,画要披猖,要奇诡,要放诞而险谲,要尖刻,让人家捉摸不定,而后惊奇。
- 你们怎么这么凶悍披猖,蛮不讲理,就凭你们人多势众,欺凌弱寡吗?你们懂不懂官府王法,讲不讲江湖道义?我看你们还是腾开大道,各走各的好!
- 兹据庆端奏,浙江省贼事披猖,杭州危急,总兵鲍超现经曾国藩派令进攻宁国,请饬该总兵即由于潜、昌化取道援杭。
- 乃听流寇披猖,不行扑天,涂炭生灵、大负委任。
- 特家庭失教于前,利禄迷之于后,遂致披猖不可收拾。
- 何至坐视彼族越九万里而群逞披猖,肆其非分之请,要以无礼之求,事无大小,一有龃龉动辄称戈,显违公法哉?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者也。
- 红巾四扰太披猖,百战将军饮血亡;怪底后人偏不谅,诬称汉贼实荒唐。
披猖相关词语
- 1 披甲
- 穿上铠甲。《汉书·陈汤传》:“望见单于立五采幡织,数百人披甲乘城。”《北史·张定和传》:“定和不披甲,挺身登山,中流矢而毙。”《东周列国志》
- 2 披散
- 披散,是指散开下垂。
- 3 披裘带索
- 披裘带索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pī qiú dài suǒ,形容衣着粗陋。
- 4 披麻戴孝
- 披麻戴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pī má dài xiào,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 5 披帛
- 披帛,隋代壁画中已有披帛,唐代广泛流行。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披帛分两种:一种横幅较宽,长度较短,多为已婚妇女所用;另一种长度可达两米以上,多为未婚女子所用。
- 6 披覆
- 披覆是汉语词汇,拼音是pī fù,意思是覆盖。
- 7 披古通今
- 披古通今是一个成语,读音是pī gǔ tōng jīn,意思是阅读通晓古今书籍。出自南朝·梁·萧纲《书案铭》。
- 8 披颊
- 披颊,汉语词汇,读音为pī jiá,意思为掌嘴,打耳光。
- 9 披露肝胆
- 指竭诚相告或竭尽忠诚
- 10 披罗戴翠
- 【出处】:许地山《危巢坠简·东野先生》:“黑油油的头发,映着一副不施脂粉的黄瘦脸庞,若教他披罗戴翠,人家便要赞他清俊。”
- 11 披览
- 指翻阅;展读。
- 12 披裘负薪
- 披裘负薪是一个成语,读音是pī qiú fù xīn,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 13 披发入山
- 指离开俗世而隐居。
- 14 披肩
- 披肩也叫云肩,多以丝缎织锦制作,大多数云肩用四个云纹组成,叫四合如意式,还有柳叶式、荷花式等等,上面都有吉祥命题,例如富贵牡丹、多福多寿、连年有鱼等等。明清的时候流行很多,大多都在婚庆喜宴等社交场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