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甲读音
披甲的意思
词语解释:
披甲
(1) 穿上铠甲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穿上铠甲。
引《汉书·陈汤传》:“望见单于立五采幡织,数百人披甲乘城。”
《北史·张定和传》:“定和不披甲,挺身登山,中流矢而毙。”
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致满清政府电》:“然所以如此披甲厉兵,枕戈饮血者……实以祖仇所在,人心所趋,事势有不得不然耳。”
⒉ 借指从军。
引清袁枚《新齐谐·雷诛营卒》:“二十年前,披甲时曾有一事,我因同为班卒,稔知之。”
⒊ 清代八旗兵的别称。
引清王逋《蚓庵琐语》:“贝勒在杭发披甲三千,廿五晚抵嘉兴。”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畏公<论女子劳动问题>》:“满洲入关 ……劫掠男女,数达巨万,皆分给旗民,而良家妇女,其有从男子坐罪者,亦发给披甲为奴。”
国语词典
穿著铠甲。《汉书.卷七○.陈汤传》:「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织,数百人披甲乘城。」也作「被甲」。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披甲
披甲造句
- 朝议吕留良吕葆中俱戮尸某示,严洪逵沈在宽皆斩决,族人俱诛殛,孙辈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 只是四下静的出奇,远处兀立的群峰如同沉浸在睡梦中披甲戴盔的卫士,远处传来一阵悠悠的花香,那花香便是台前不远处一片桃林传来的。
- 斯龙是二叠纪时期全身披甲的巨颊龙的一种。
- 老早相识的李方远,也被全家流放到东北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 当差食粮的八旗披甲,由于既有份地,又有粮饷,也都变得怠堕懒散,不思进取,逐渐丧失开国初期那种淳朴的风气。
- 横眉冷对千夫指,披甲上阵莫敢当。
-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的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 只比许力短上几个公分的长度,白洞洞眼珠子,还有那精悍短小十分狰狞的螯,全身披甲带挂的壳,六根肢足牢牢地钉在珊瑚礁上,龙须在正前方不断摆动。
- 猎取普通野兽并不是件麻烦事,实在不行那边还有几只山猫呢,虽然这玩意的肉味道不太好——但掺和在披甲山猫的肉里面也不是不能吃。
- 巨章老祖化成一个头颅硕大的壮年汉子身披甲胄,听的夏侯瑞问话,玎玲哐当上前一步,随时准备为主上征战。
披甲相关词语
- 1 披散
- 披散,是指散开下垂。
- 2 披裘带索
- 披裘带索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pī qiú dài suǒ,形容衣着粗陋。
- 3 披麻戴孝
- 披麻戴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pī má dài xiào,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 4 披帛
- 披帛,隋代壁画中已有披帛,唐代广泛流行。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披帛分两种:一种横幅较宽,长度较短,多为已婚妇女所用;另一种长度可达两米以上,多为未婚女子所用。
- 5 披覆
- 披覆是汉语词汇,拼音是pī fù,意思是覆盖。
- 6 披古通今
- 披古通今是一个成语,读音是pī gǔ tōng jīn,意思是阅读通晓古今书籍。出自南朝·梁·萧纲《书案铭》。
- 7 披颊
- 披颊,汉语词汇,读音为pī jiá,意思为掌嘴,打耳光。
- 8 披露肝胆
- 指竭诚相告或竭尽忠诚
- 9 披罗戴翠
- 【出处】:许地山《危巢坠简·东野先生》:“黑油油的头发,映着一副不施脂粉的黄瘦脸庞,若教他披罗戴翠,人家便要赞他清俊。”
- 10 披览
- 指翻阅;展读。
- 11 披裘负薪
- 披裘负薪是一个成语,读音是pī qiú fù xīn,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 12 披屋
- 披屋是汉语词语,拼音为pī wū,意思是同正房两侧或后面相连的小屋。
- 13 披猖
- 释义:1、猖獗,猖狂。2、溃散;失意;狼狈。3、飞扬。
- 14 披发入山
- 指离开俗世而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