谴发读音
谴发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谴责揭发。
引证解释
⒈ 谴责揭发。
引《孔子家语·五刑》:“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闻而谴发,则白冠釐缨,盘水加剑,造乎闕而自请罪。”
王肃注:“谴,谴让也。发,始发露。”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谴发
谴发相关词语
- 1 谴负
- 《晋书·后妃传上·惠贾皇后》:“给使 张泓 曰:‘太子不学,而答诏引义,必责作草主,更益谴负。不如直以意对。’”《周书·崔猷传》:“近者长星为灾,乃上玄所以垂鉴诫也。诚宜修德以禳天变,岂可穷兵极武而重其谴负哉?”
- 2 谴举
- 责罚或荐举,指赏罚之事。《史记·李斯列传》:“且陛下富於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於大臣,非所以示神明於天下也。”
- 3 谴诘
- 谴责诘难。《南齐书·顾宪之传》:“若事不副言,惧贻谴诘,便百方侵苦,为公贾怨。”
- 4 谴戒
- 谴责告戒。《后汉书·皇甫规传》:“而地震之后,雾气白浊,日月不光,旱魃为虐,大贼从横,流血丹野,庶品不安,谴诫累至,殆以奸臣权重之所致也。”《晋书·元帝纪》:“雷震暴雨,盖天灾谴戒,所以彰朕之不德也。” 宋 欧阳修 《论罢修奉先寺等状》:“ 开宝 、 兴国 两寺塔殿,并皆焚烧荡尽,足以见天意厌土木之华侈,为陛下惜国力民财,谴戒丁宁,前后非一。”
- 5 谴怒
- 犹谴责。《诗·小雅·小明》:“念彼共人,睠睠怀顾,岂不怀归?畏此谴怒!” 朱熹 集传:“谴怒,罪责也。”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南之妻》:“国家多难,惟勉强之,无有谴怒,遗父母忧。”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霹雳石》:“若以为神道谴怒而降之罚,又何待一拳之石以成其威耶!”
- 6 谴让
- 谴责﹔责备。
- 7 谴祟
- 谴祟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天或鬼神所显示于人的灾祸。
- 8 谴罚
- 谴责惩罚。 晋 傅玄 《鼙舞歌·明君》:“明君御四海,听鉴尽物情。顾望有谴罚,竭忠身必荣。”《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 魏徵 上疏,以为:‘陛下欲善之志不及於昔时,闻过必改少亏於曩日。谴罚积多,威怒微厉。’” 清 刘大櫆 《程氏宗祠碑记》:“其不遵约束者,众共谴罚之。”
- 9 谴责小説
- 中国 旧体小说的一种,指 清 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大量出现的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的小说。代表作家、作品有 李伯元 的《官场现形记》、 吴趼人 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八篇:“其在小説,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説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説。” 郑振铎 《文学杂论·谴责小说》:“大家之所以看不起小说家,对小说家起这种误会,其责任的一大部分,应该由近数十年来在那里做流行一时的‘谴责小说’的人担负。”
- 10 遣发
- 沙汀 《困兽记》二六:“打破这个牢笼,跟着他远走高飞呢,或者就这样吞声饮泪,遣发她更加无望的岁月?”
- 11 潜发
- 潜发,读音为qián fā ,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暗发。
- 12 签发
- 签发,指主管人审核同意后签字发出,表示负责详细解释对发文进行终审的工作。
- 13 谴勒
- 《新唐书·濮恭王泰传》:“会召 承乾 谴勒, 承乾 曰:‘臣贵为太子,尚何求?但为 泰 所图,与朝臣谋自安尔。’”
- 14 谴逐
- 贬谪放逐。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以微过忤旨谴逐者,一去皆不复叙用。”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譬如人家有一干仆,偶得罪於其主,谴逐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