愆伏读音
愆伏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阴阳失调。多指气候失常。语本《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
引证解释
⒈ 谓阴阳失调。多指气候失常。
引语本《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
《孔丛子·论书》:“是故阴阳清和,五星来备,烈风雷雨各以其应,不有迷错愆伏,明舜之行合於天也。”
《宋书·王弘传》:“荏苒推迁,忽及三载,遂令负乘之衅,彰著幽明,愆伏之灾,患缠氓庶。”
宋欧阳修《原弊》:“夫阴阳在天地间,腾降而相推,不能无愆伏,如人身之有血气,不能无疾病也。”
国语词典
愆,愆阳,指冬天过度炙热。伏,伏阴,指夏天出现寒气。愆伏指气候失常,寒暑失调。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愆伏
愆伏相关词语
- 1 愆期
- 意为失约;误期。
- 2 愆尤
- 释义是罪过。
- 3 愆晴
- 久雨未晴。 明 文徵明 《雨中杂述》诗之三:“雨从四月晦,数日尚愆晴。”
- 4 愆和
- 愆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iān hé ,是指失和。
- 5 愆则
- 1.越轨。
- 6 愆阳
- 愆阳是一个汉语词汇,本谓冬天温和,有悖节令。后亦指天旱或酷热。
- 7 愆罪
- 愆罪,读音为qiān zuìㄑㄧㄢ ㄗㄨㄟˋ ,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罪过,罪恶。
- 8 愆候
- 失时。 唐 李德裕 《论九宫贵神坛状》:“累年以来,水旱愆候。”《新唐书·张廷珪传》:“而顷阴阳愆候,九谷失稔, 关 辅 尤剧。” 宋 曾巩 《代曾侍中乞退札子》:“臣近三上表……以阴阳不调,雨雪愆候,乞欲免黜。”
- 9 愆缧
- 愆戾,罪行。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二折:“你是箇昧血心、欺良善、图荣贵……仗岳父门楣,犯不道愆缧
- 10 愆戾
- 愆戾,读音是qiān lì,汉语词语,意思是罪戾,罪过。
- 11 愆阙
- 2.缺失。《宋史·河渠志七》:“连岁雨泽愆阙,江湖退缩,渠形尤亢。”
- 12 愆时
- 愆时是汉语词汇,读音qiānshí,出自《水经注·文水》等。
- 13 潜深伏隩
- 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
- 14 潜伏
- 潜伏,汉语词汇,注音qián f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