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牛读音
火牛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双角缚兵刃,尾部束苇灌脂,焚之使冲杀敌军的牛。语本《史记.田单列传》:'﹝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
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
引证解释
⒈ 双角缚兵刃,尾部束苇灌脂,焚之使冲杀敌军的牛。
引语本《史记·田单列传》:“﹝田单﹞乃收城中得千餘牛……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 燕军夜大惊。”
宋苏轼《云龙山观烧得云字》诗:“火牛入燕垒,燧象奔吴军。”
《元史·按竺迩传》:“夔夜驱火牛,突围出奔。”
⒉ 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
引《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以枪揭火牛焚之,战舰既然,贼皆溃走。”
胡三省注:“火牛,缚草为之,爇以烧敌。”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火牛 (汉语词汇)
火牛造句
- 战国时候,齐将田单利用“火牛阵”大破燕军。
- 紧跟在火牛阵后面的,是日军的波状部队。
- 用红色的火炬树表示火,用象形的牛角表示火牛,一幅火牛阵图跃然园中。
- 《黄金台求贤》、《孙庞斗智》、《火牛出阵》。
- 之后火牛阵田单破燕,使即墨古城名垂青史。
- 他握手成拳,雷光缠绕其上,身躯划着弧线迫近隐火牛。
- 火牛赤裸着上身,菱角分明的肌肉手持了火犁刀,拔刀相向。
- 其实说起即墨,最著名还要属田单的火牛阵了。
- 此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田单大摆火牛阵”故事就发生在即墨。
- 据传,战国时,齐国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当地土民就是以黄酒犒劳将士,鼓舞其杀敌取胜的斗志。
火牛相关词语
- 1 火尽薪传
- 火尽薪传huǒ jìn xīn chuán,成语,释义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比喻前功尽弃,一切皆空。。
- 2 火镰
- 火镰。一种比较久远的取火器物,由于打造时把形状做成酷似弯弯的镰刀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而得名。陕北农村特别是五、六十年代还比较盛行,现在已很难见到它的踪影。上点年岁的人谈起它也只是津津乐道而已,想从哪个旮旯角落搜出一件也不是容易的事了。只因为它太普通太不起眼,不为人们注意或被遗忘。而映在岁月记忆里那别样的影象会久久挥之不去,它是一个过去的历史证物。
- 3 火鸟
- 该剧讲述的是一段昔日怨偶因贫富悬殊而分手,数年后重逢并相知相惜再度牵手的爱情故事。
- 4 火不思
- 火不思:蒙古族弹拨乐器,见于元代,盛行于明代,清朝列入国乐,清后失传,建国后重新研制成功。流传于中国新疆、内蒙古、甘肃北部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等地。火不思一词为突厥语“qobuz”的音译,约于唐代从中亚传入中国,又名浑不似,“和必斯”、“虎拨思”、“琥珀词”、“吴拨思”、“胡不思”和“胡拨四”等(均为蒙语音译,即琴的意思)。民间称其为胡不儿或浑不似。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甘肃省北部等地。四弦、长柄、无品、音箱梨形,明代时民间相当盛行。
- 5 即墨牛
- 即墨牛,典故名,典出《史记》卷八十二〈田单列传〉。指战国时,齐将田单固守即墨,收牛千余,利角彩衣,灌脂束苇于尾。夜燃牛尾,牛惊怒,冲溃燕军一事。
- 6 积薪厝火
- 积薪厝火是一个成语,读音是jī xīn cuò huǒ,意指把火种放在易燃的柴草下面,喻指所行之事隐藏着很大的危险,后患无穷。
- 7 饥火烧肠
- 饥火烧肠,读音jī huǒ shāo cháng,汉语成语,形容饥饿不堪,难以忍受。出自唐·白居易《旱热二首》。
- 8 饥火
- 难忍的饥饿感。饥,通“ 饥 ”。《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予应为饥火所恼,不暇记前事耳。”
- 9 继火
- 继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ì huǒ,是指傍晚举火以接日光。
- 10 绩火
- 夜间纺织时照明的灯火。
- 11 茧丝牛毛
- 汉语四字词语,出自清朝黄宗羲《答万充宗质疑书》,形容细密繁多
- 12 江火
- 江火是百度知道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目前活跃于娱乐休闲下の动漫分类。其答题速度之快、准确率之高使其成为百度知道中的活跃分子。
- 13 火马
- 深圳新锐导演火马,代表作品《百分之百》、《BB的后现代生活》、《坠梦天使》。
- 14 火轮三昧
- 火轮三昧是一个汉语成语的,读音huǒ lún sān mèi,意思是即灸。中医烧艾灼肤的一种治疗方法。出自《清异录·火轮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