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畿读音
都畿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京都及其周围地区。 2.唐道名。辖今河南省西部。
引证解释
⒈ 京都及其周围地区。
引晋皇甫谧《<三都赋>序》:“而却为魏主述其都畿弘敞丰丽,奄有诸华之意。”
唐白居易《议罢漕运可否策》:“然都畿所理征赋不充,故岁漕山东穀四百万斛,用给京师。”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唐室多故,东方诸镇,兵接都畿,公当归相天子,静中原以固根本。”
⒉ 唐道名。辖今河南省西部。
引《新唐书·地理志一》:“开元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置十五採访使。”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唐》:“明皇增饰旧章,分十五道,曰京畿,曰都畿 ……曰岭南。”
原注:“都畿,治东都,河南陕、汝、郑、怀等州属焉,分河南道置。”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都畿
都畿相关词语
- 1 都丽
-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冯皮匠》:“裘裳都丽,仆从趋跄。”
- 2 都甸
- 都邑郊外之地。《文选·江淹》:“骛望分寰隧,矖目尽都甸。” 吕延济 注:“都,邑;甸,郊也。”《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百僚在廷, 朝恩 从十馀人持兵出,曰:‘虏数犯都甸,欲幸 洛 ,云何?’”
- 3 都府
- 都府,读音为dū fǔ,是汉语词语,意思是都会。
- 4 都头
- 军职名。唐中期诸军统帅之称,后为一部军队为一都的长官之称。唐僖宗时,当权宦官募神策新军五十四都,各都长官称都将,亦称都头。宋各军指挥使下设此官,属低级军官。
- 5 都柱
- 都柱,拼音是dū zhù,释义是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有的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
- 6 都堂
- 尚书省总办公处的称呼,“都”是总揽的意思。唐、宋、金称尚书省长官处理全省政务厅堂为都堂。明称各官署长官为堂上官,简称堂官,都察院长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以及差遣在外总督、巡抚之带有上述官衔者,皆通称都堂·
- 7 都统
- 都统就是古代武职官名。始见于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苻坚兴兵攻东晋,征富家子弟年二十以下者三万余骑,置少年都统一人领之。”。唐及辽、金亦置。武官名晋太元中,前秦苻坚兴兵侵晋,征富家子弟二十以下者共三千馀骑,始设少年都统,为带领青年士兵之将官。
- 8 都领
- 都领是军衔称谓。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在个别地区驻军中实行的军衔制中的一个军衔级别称谓,为二等一级。
- 9 都鄙
- 《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 郑玄 注:“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 孙诒让 正义:“凡公卿大夫贵戚有功德,得世禄者,皆颁邑以为其禄,是谓采邑;在王子弟无官者,虽无禄,而得以恩泽食邑。”
- 10 都下
- 都下是汉语词汇,指的是京都的意思。
- 11 都试
- 即大试﹐汉代各郡中每年举行一次的军事演习。汉代平民中年满二十三岁的男子﹐要在郡中服役一年,充当材官﹑骑士﹐受射御﹑骑驰﹑战阵等方面的训练﹐都试即是对他们作战能力的一种考核和检验。汉制每年八月或九月举行都试以讲武﹐由郡守主持﹐都尉及各县的令﹑长﹑丞﹑尉也都要参加。演习的内容因地而异﹐在设楼船的郡﹐演习行船水战﹔北边等郡则以骑兵巡行障塞。都试时陈设斧钺旗鼓,仪式隆重。《光禄挈令》规定﹐凡应当受试者﹐如不到试所﹐就将被除名。都试不限于郡中﹐昭帝时大将军霍光于京城阅试羽林军﹐也称为都试。
- 12 都德
- (1) 法国小说家。其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最后一课》是世界文学中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英 Daudet,Alphonse
- 13 都邑
- 都邑释义:城市、京城、京都。
- 14 都城
- 都城,古指帝王“建都”、“封邑”或 “称帝”之城。所以,古代都城指国家的都城及诸侯国、封国的都城,又称京城、国都,今称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