庠序读音
庠序的意思
词语解释:
庠序
(1) 泛指学校。殷代叫庠,周代叫序
英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亦泛称学校。
引《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义。”
《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
《旧唐书·儒学传上·萧德言》:“自隋氏版荡,庠序无闻。”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学子愤慨于庠序,商贾喧噪于廛市。”
⒉ 安详肃穆。庠,通“详”。安详。
引《后汉书·左雄传》:“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庠序之仪。”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战主国》:“僧徒肃穆,众仪庠序。”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纤手举而淡泞风光,玉步移而威仪庠序。”
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释容体》:“庠序,举动安详肃穆的意思。”
国语词典
庠与序,皆为古时学校的名称。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庠序
庠序造句
- 庠序青灯三十载,万千鳞鲤跃龙门。
- 建元肇运,戎警未夷,天子少为诸生,端拱以思儒业,载戢干戈,遽诏庠序。
- 陛下经略粗建,意存民食,入年则农功兴,农功兴则田里辟,入秋治庠序,入冬集远生,二涂并行,事不相害。
- 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养,颁白者不。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 庠序设而五教明,则德化洽通,彝伦攸叙,有耻且格也。
- 民知畏法,而无礼义;于是中圣乃设辟雍庠序之教,以正上下之仪,明父子之礼,君臣之义,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弃贪鄙之心,兴清洁之行。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与道路矣。
- “湖南省近岁以来,人材蔚起,……庠序之中,经明行修、践履克敦者,谅更不乏其人。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庠序相关词语
- 1 庠生
- 庠生 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 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庠序即学校,明清时期叫州县学为“邑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或叫“茂才”。秀才向官署呈文时自称庠生、生员等。
- 2 庠士
- 庠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áng shì,指在学生员。
- 3 庠黉
- 古代地方所设学校。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归私暂休暇,驱明出庠黉。”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 龙门 退水,望冠冕以何年?鷁路颓风,想簪缨於几载?” 唐 李白 《少年行》之三:“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明史·儒林传序》:“其他簪缨逢掖,奕叶承恩,亦儒林盛事也。” 茅盾 《动摇》三:“ 陆 家可说是世代簪缨的旧族。”
- 4 庠学
- 庠学是汉语词汇,拼音是xiáng xué,指古代地方学校。
- 5 庠门
- 庠门拼音是xiáng mén ,出处是《礼记·乡饮酒义》。
- 6 庠校
- 古代学校。
- 7 庠塾
- 释义:泛称地方学校。
- 8 庠均
- 庠均,古代学校。均,成均。
- 9 庠老
- 古代对地方学官的敬称。 宋 苏轼 《与舒教授张山人参寥师同游戏马台书西轩壁》诗:“淡游何以娱庠老,坐听郊原琢磬声。”《汉书·昌邑王刘贺传》:“﹝ 刘贺 ﹞衣短衣大袴,冠 惠文 冠,佩玉环,簪笔持牍趋谒。” 颜师古 注:“簪笔,插笔於首也。”《晋书·舆服志》:“笏者,有事则书之,故常簪笔。今之白笔是其遗象……手版即古笏矣。
- 10 庠斆
- 庠斆是汉语词汇,拼音为xiáng xiào,意思是古代学校。
- 11 祥序
- 庠序
- 12 孝经起序
- 孝经起序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xiào jīng qǐ xù,意思是喻遇事左右为难,感到棘手。
- 13 温序须
- 据《后汉书·独行传·温序》载, 温序 为 隗嚣 将所拘劫,令使从己, 序 不从, 嚣 将赐之剑,使自裁。“ 序 受劒,衔须於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土。’遂伏劒而死。”后以“温序须”为慷慨就义的典实。 清 唐孙华《叶忠节公挽诗》:“口衔 温序 须,血噀 常山 舌。”
- 14 违序
- 违序,读音为wéi xù,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违失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