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读音
偈颂的意思
词语解释:
梵语"偈佗"的又称。即佛经中的唱颂词。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通常以四句为一偈。亦多指释家隽永的诗作。
引证解释
⒈ 梵语“偈佗”的又称。即佛经中的唱颂词。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通常以四句为一偈。亦多指释家隽永的诗作。
引《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凡覲国王,必有赞德,经中偈颂,皆其式也。”
宋苏辙《全禅师塔铭序》:“自是言语偈颂,发如涌泉,不学而得。”
国语词典
印度文学的诗歌。无韵,以四句为一偈颂,每句音节长短须相同。亦专指佛经中诗歌形式的部分。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偈颂
偈颂造句
- 这首偈颂共五律十句,这里我们就逐句分析,以印证我们认为“鸿钧道人”。
- 芷兰斋藏西夏文活字本残片中的偈颂。
- 偈颂禅诗作为佛教经典中的文体形式,其诗性特征在历史潮流的推进中发生了与本土化互渗式的渐变。
- 应弟子敬行以下之提请,我已作一新偈颂。
- 应弟子文英以下之提请,我已经手书了在金刚经结尾的闻名偈颂。
- 它以一种极富魅力的文化智慧,契入到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消除了佛圣与世俗生活的界限,用直观、生动的形式宣喻其独特的宗教教义,因而其偈颂、禅诗、语录等,都极富诗的形象特征。
- 陈上师以前偶而会用它,而且主要都是用于赞颂护法的偈颂时使用。
- 其风格则从偈颂昧、奇崛怪诞、清幽冷峭三方面来论述。
- 佛经偈颂给中国诗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大大促进了诗歌语言的通俗化转向。
偈颂相关词语
- 1 偈言
- 偈言(jì yán)佛教中僧人唱的词句,多指诗作。著名的偈言有《水浒传》中五台山智真长老赠与鲁智深的八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 2 偈文
- 即偈颂。《红楼梦》第一二○回:“见那补天未用之石仍在那里,上面字迹依然如旧,又从头的细细看了一遍,见后面偈文后又历叙了多少收缘结果的话头。”
- 3 偈句
- 即偈颂。 唐 贾岛 《投孟郊》诗:“我知 雪山子 ,谒彼偈句空。必竟获所实,尔焉遂深衷。録之孤灯前,犹恨百首终。”
- 4 偈诵
- 即偈颂。《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经讲文》:“前解长行文已了,重宣偈诵唱将来。”
- 5 偈偈
- 偈偈,读音是jié jié,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急驰貌。
- 6 光荣颂
- 天主教“光荣颂”,是基督宗教用于礼仪的一首诗歌,是礼文的一部份。
- 7 八颂
- 八占筮之辞。龟占之辞为韵语﹐故名为颂。
- 8 八法颂
- 傳統學習書法時用筆的八句要訣。 如元代李溥本騝庵字要一書中的外法篇:“八法者,永字八法是矣。一曰側,蹲鴟而墜石;二曰勒,緩以藏機;三曰弩,鸞環而勢曲;四曰趯,峻快以如錐;五曰策,依稀而似勒;六曰掠,彷彿以宜肥;七曰啄,騰波而速進;八曰磔,仰昔以宜遲。又云側不貴臥,勒常患平,弩直而力敗,掠左出而鋒輕,策仰收而暗揭,趯宜蹲而勢生,啄倉皇而疾掩,磔趯以開撐。”
- 9 十万歌颂
- 西藏诗圣密勒日巴的诗歌集。
- 10 句偈
- 佛经唱词的句子。《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虽精理莹心,止於句偈。” 唐 刘禹锡 《送深法师游南岳》诗:“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
- 11 呗偈
- 呗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ài jì,是指赞唱颂偈。
- 12 周颂
- 《周颂》是《诗经》篇章之总名,为先秦时代的诗歌。共三十一篇。多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因祭祀的对象包括祖先、天地、农神等。《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 13 偈子
- 偈子,又名偈颂,因为大多是诗的形式,又名偈诗。如,《水浒传》第四回“长老道:‘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鲁智深听了四句偈子。”
- 14 偈语
- 著名偈语有唐代高僧惠能大师《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