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褒贬简介
一字褒贬的意思
解释:
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作文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出处:
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语法:
一字褒贬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作文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成语造句
- 1.并无一字褒贬,只对事件本身作客观记述。
- 2.我自然是懒得解释,其实这样一字褒贬的文骂,真不知在当时是不是足以为乱臣贼子惧,却也有其想不到的各种惧。
- 3.展览对高克勒的抵抗行为,以及莱恩的恐惧念头并无一字褒贬。
- 4.书画留白的目的是求其意境深远,史书疏略则是因为春秋笔法,一字褒贬,两者自不可相提并论。
- 5.儒家的经典《春秋》,内容上“微言大义”,语言上“一字褒贬”。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孔子根据鲁史编撰编年体史书《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14年共242年。《春秋》用笔严谨,褒则称字,贬则称名,其引文用笔,常用一字寓意褒贬。晋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一字褒贬相关词语
- 1 一柱承天
- 见“一柱擎天”。出处:元·袁桷《李士弘枯木风竹图》诗:“西山古渊人莫测,一柱承天万牛力。”语法:一柱承天作定语;形容人的能力。
- 2 齐整如一
- 非常整齐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郑浑传》:“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语法:齐整如一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秩序等。
- 3 一心归去
- 人能开启善心,勇于承当,奇迹便会开花。
- 4 一渊不两蛟
- 比喻两雄不能并立。出处:《文子 上德》:“一渊不两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两即争。”《淮南子 说山训》:“一渊不两蛟,水定则清正。”语法:一渊不两蛟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一渊不两蛟,水定则清正。”
- 5 众多非一
- 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出处:汉 王充《论衡 别通》:“孔子道美,故譬以宗庙,众多非一,故喻以百官。”
- 6 一字不爽
- 爽:差错,失误。一个字也不错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所责之事,皆系平日私语一字不爽。”语法:一字不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一言订交
- 交:结交。一句话就确定了两人友好交往。形容双方意气相投,一见如故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不想到天缘凑巧,倒在此地相会,又得彼此情同针芥,一言订交,真是难得的一桩奇遇。”语法:一言订交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8 众口如一
-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同“众口一辞”。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吏部一 都给事升转》:“而谓科臣但当内擢,其最不肖者间出一二人于外,则众口如一。”语法:众口如一作谓语、状语;指说法一致。
- 9 一时伯仲
- 谓两人水准才能难分高下。伯仲,指兄弟。出处:清·吴兰馨《绛蘅秋·秋社》:“看这怡蕉客所作诸诗,可的是一时伯仲呢!”语法:一时伯仲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沧海一粟
- 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出处:宋 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语法:沧海一粟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微不足道的事。示例:我本人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钱学森《在授奖仪式上的讲话》)
- 11 一尺水十丈波
- 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8回:“到底还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语法:一尺水十丈波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 12 待字闺中
- 留在闺房里等待许配(闺:好卧室)。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语法:待字闺中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养成一个如珠似玉的女儿,不特好才貌,还缠得一双小足儿,现年十七岁,待字深闺。(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回)
- 13 杀一砺百
- 犹言杀一儆百。出处:《周书·苏绰传》:“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砺百,以清王化。”语法:杀一砺百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4 略高一筹
- 筹:筹码,记数用具。略微超过一个码。形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处数语,略高一筹耳。”语法:略高一筹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比较好一点。示例: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处数语,略高一筹耳。(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辛十四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