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简介
曲径通幽的意思
解释:
弯曲的小路通到隐蔽幽深的地方。形容园林曲折幽深。
出处:
唐常建《破峙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语法:
曲径通幽主谓式;作定语、分句;含褒义。
示例:
曲径通幽处,园林无俗情。(清 俞樾《曲园楹联》)
曲径通幽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反义词
成语造句
- 1.顺着这条小路向前走,转过几个弯,有一片桃树林,真可谓是曲径通幽呀!
- 2.曲径通幽,再往前必有佳境。
- 3.爷爷家住在曲径通幽的山坳里。
- 4.登上泰山向下望去,高堂广厦鳞次栉比,郁郁琼楼错落有致,登山小道曲径通幽,远远望去,美不胜收。
- 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6.曲径通幽,牵手漫步于园林河畔。
成语故事
- 唐朝诗人常建作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虽然写禅房僧境但道出一个曲折前进的哲理,是客观辩证法的体现。禅房坐落在深山花木丛中,通往禅房僧院的道路是起伏不平、曲曲折折,经过艰苦跋涉才能到达
英语翻译
- 英语:
A small path opens up on an enchanting view. <A winding path leads to quiet seclusion.>
曲径通幽相关词语
- 1 通儒硕学
- 犹言通儒达士。出处:《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又《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计论无倦。”语法:通儒硕学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部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 2 不通水火
- 形容跟人不相往来。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孙宝传》:“稚季耳目长,闻知之,杜门不通水火。”颜师古注:“不通水火,谓虽邻伍亦不往来也。”语法:不通水火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相往来。
- 3 融液贯通
- 犹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出处:清 秦笃辉《平书 文艺下》:“殆于圣贤之义理,心领神会,融液贯通,然后参之经史子集,以发其光华,范之规矩准绳,以密其法律,而后乃称为文。”语法:融液贯通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学习或思想。
- 4 通人达才
- 通人:学识渊博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知识渊博通达古今的人才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熟能注意焉!”语法:通人达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通共有无
- 谓互相接济;互通有无。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杨俊传》:“俊振济贫乏,通共有无。”语法:通共有无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叶适《序》:“方其家居,得朋友,通共有无,并坐接席,不知岁月迁改。”
- 6 曲意奉迎
- 见“曲意逢迎”。出处:清·采蘅子《虫鸣漫录》:“虽曲意奉迎,动辄得咎,人咸不平。”语法:曲意奉迎作谓语、定语;指违心讨好人。
- 7 下乔入幽
- 原指鸟儿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山谷。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语法:下乔入幽连动式;作谓语;指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 8 大相径庭
- 径:门外的路;庭:门院里的地;径庭:喻相差还很远。两者大不相同;相差很远甚至完全相反。出处: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语法:大相径庭偏正式;作谓语;形容事物区别明显。示例:虽然结果一样,其“因”却大相径庭。(鲁迅《集外集拾遗 田园思想》)
- 9 曲高和寡
- 曲:乐曲。高:高雅。和:和谐地跟着唱。寡:少。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语法:曲高和寡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讽刺意味。示例:我在省城,只听人称赞靓云,从没有人说起逸云,可知道曲高和寡呢!(清 刘鹗《老残游记 续篇》第五回)
- 10 行不从径
- 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语法:行不从径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 11 张皇幽眇
- 阐发张扬思想或著述中的深妙精微出处:唐韩愈进学解
- 12 通天本领
- 指上通于天的本领。比喻本领极大。
- 13 抽拔幽陋
- 抽拔:提拔。指提拔出身微贱不为人知却很有才能的人。出处:《后汉书·范滂传》:“显荐异节,抽拔幽陋。”
- 14 中通外直
- 莲的茎中心有孔可通上下,其外正直,不弯不曲。比喻人的心胸宽广,行为端正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语法:中通外直作定语;用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