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如秤简介
我心如秤的意思
解释:
表示自己处理事情极端公平。
出处:
《冯堂书钞》卷三七引诸葛亮《杂言》:“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语法:
我心如秤作谓语;指自己处理事情极端公平。
我心如秤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反义词
- 徇私舞弊
成语造句
- 1.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低昂。
- 2.“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低昂”,愿一些同志时刻铭记在心,经常对照自省。
- 3.从这点出发,有一天做起事来为民请命,也就比较轻松灵活,也就可以“我心如秤”。
- 4.对于绿营的“批评”,张熙怀用“心如止水”、“我心如秤”两句话回应。
- 5.他们中的很多人觉得不是这样子,自认我心如秤是很公平的,对所有人都是用同样的理论、证据判断。
- 6.只要法官秉持我心如秤的精神,公正审判,则是非真伪自会大白。
我心如秤相关词语
- 1 相待如宾
- 相处如待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初,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语法:相待如宾作谓语、定语;用于夫妻间。示例:年老之后,与妻相见,皆正衣冠,相待如宾。唐·房玄龄《晋书·何曾传》
- 2 平心易气
- 见“平心静气”。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3卷:“横渠论看诗,教人平心易气求之,到他说诗,又却不然。”语法:平心易气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劝解。示例: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凡读古人文字,务须平心易气,熟参上下语脉,得其立言本意乃可。”
- 3 笔大如椽
- 椽:房椽;放在檀上架屋顶的木杆。笔大得好像椽子。多形容大毛笔。出处:《晋书 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语法:笔大如椽主谓式;作谓语、状语;比喻大作家、大书法家的大手笔。示例:词清若玉,笔大如椽。(清 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
- 4 枉费心机
- 白白地费了一番心思。枉:白白地;心机:心思;计谋。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0回:“枉费心机空费力,雪消春水一场空。”语法:枉费心机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枉费心机空费力,雪消春水一场空。(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回)
- 5 心病还将心药医
- 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吹凤箫女诱东墙》:“真心病还将心药医也。”语法:心病还将心药医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6 疑心杀子
- 因怀疑而杀死亲生儿子出处:《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
- 7 各如其意
- 各:各自;如:如愿。指各自都如愿以偿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每诏令议义,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语法:各如其意作谓语、定语;指各自都如愿以偿。示例:我们希望大家各如其意,满载而归
- 8 良心发现
- 本谓善心的自然体现。后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重新显现出来。示例: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良心发现,他越来越感到对不起曾经被自己抛弃的妻子和女儿。
- 9 如雷灌耳
- 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出处:《三国志平话》卷中:“‘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语法:如雷灌耳作谓语、定语;用于客套话。示例:季苇萧道:‘先生大名,如雷灌耳。小弟献丑,真是弄斧班门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
- 10 鬼迷心窍
- 窍:孔穴。古人认为心有好几窍;窍不通;人就糊涂。鬼迷住了心窍。比喻受错误认识支配而糊涂。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61回:“一时鬼迷心窍,后悔不及。”语法:鬼迷心窍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我真象从前的人说的“鬼迷心窍”了,现在可算把鬼打跑了!(赵树理《表明态度》)
- 11 肉颤心惊
-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语法:肉颤心惊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示例: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路上发生的事使这六位乘客肉颤心惊,犹有余悸。”
- 12 菩萨心肠
- 菩萨的慈悲胸怀。比喻心地仁慈出处:《西湖佳话·放生善迹》:“吾弟以恩报仇,实是菩萨心肠。”语法:菩萨心肠作主语、宾语;指好心肠。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大先生真是菩萨心肠。”
- 13 心直口快
-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直:直爽。出处: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语法:心直口快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这是一个心直口快,喜欢吵吵闹闹的人。(沙汀《磁力》)
- 14 如拾地芥
- 象从地下拾起一根芥菜。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多指官职、名位)。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语法:如拾地芥动宾式;作谓语、状语;比喻非常容易得到。示例:南朝·梁·任彦升《天监三年策秀才文》:“辎鉼青紫,如拾地芥,而惰游废业,十室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