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简介
万众一心的意思
解释: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出处: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语法:
万众一心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万众一心,同声呼吁,力抗汉奸,唤醒政府。(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0八回)
成语造句
- 1.全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誓将一切侵略者消灭干净。
- 2.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实现四化而奋斗。
- 3.伟大的毛主席和万众一心的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侵略军,让中国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富国。
- 4.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才能勇敢地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 5.在我的企业内,人员的流失及跳槽率很低,并且从没出现过工潮。最主要的是员工有归属感,万众一心。
- 6.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成语故事
-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汉灵帝派朱隽率军去镇压,朱隽在城外堆了一个比城墙还高的山丘,对城内的情况了如指掌,用计攻下外城。义军将领韩忠和谈。朱隽不同意和谈,同时也不急于攻城,害怕城内的军民万众一心不好对付
英语翻译
- 英语:
unite as one
- 日语:
万人(まんにん)が心(こころ)を一つにする
- 俄语:
все как один <единодушно>
- 其他:
<德>ein Herz und eine Seele sein <eins werden><法>d'un commun accord <unanimité parfaite>
万众一心相关词语
- 1 一点一滴
- 形容微少零星。出处: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语法:一点一滴作定语;形容微小零星。示例:我们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 2 广众大庭
- 广:多;众:许多人;大庭:宽大的场所。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出处:明·屠隆《昙花记·冥词断案》:“世人造业,不论广众大庭,暗室屋漏。”语法:广众大庭作宾语、定语;指公共场合。
- 3 一锅端
- 比喻一下子全拿出来,没有剩余或比喻一下子全部消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不要说一个毛孩子,就是三两排人我也可以给他一锅端了!”语法:一锅端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12回:“这一回,他就可以借首辅之手,把咱们一锅端收拾干净了。”
- 4 千日打柴一日烧
- 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也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同“千日斫柴一日烧”。
- 5 一龟一鹤
- 用以比喻长寿。出处:宋·李曾伯《醉蓬莱·乙酉寿蜀帅》词:“公衮沙堤,归来无恙,有西湖花柳。更借当年,一龟一鹤,伴千秋寿。”
- 6 万贯赀财
- 形容家产极丰。出处:晋·张华《轻薄篇》
- 7 鸟声兽心
- 比喻言辞动听而心怀阴毒。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传》:“四方私言,云角等窃入京师,战视朝政,鸟声兽心,私共鸣呼。”语法:鸟声兽心作宾语、定语;指为人。
- 8 歼一警百
- 杀一个人来敬告一批人出处:清夏燮《后序》:“歼一警百,消其观望。”语法:歼一警百作宾语、定语;同“杀一儆百”。
- 9 暗室欺心
- 在黑暗的屋子里昧着良心做坏事。指偷偷地做坏事。出处: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 第九卷 警世格言》:“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电。”语法:暗室欺心主谓式;作谓语;指暗中作坏事。示例:方信道暗室亏心,难逃他神目如电。(《元曲选 无名氏三》)
- 10 开心见肠
- 见“开心见诚”。出处:郭沫若《南冠草》第三幕:“我们有什么话要说,可以舒舒展展地说,说得开心见肠一点。”语法:开心见肠作谓语、定语;形容待人诚恳。
- 11 孤注一掷
- 注:赌注;赌博时所押上的钱;孤注:赌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起作为赌注;掷:这里指赌钱时掷骰子。赌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押上去;以决最后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出处:宋 辛弃疾《九议》:“于是乎‘为国生事’之说起焉,‘孤注一掷’之喻出焉。”语法:孤注一掷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无如他被全台的公愤逼迫得没有回旋余地,只好挺身而出,作孤注一掷了。(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 12 一见钟情
- 钟:集中;专注。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很深的感情。出处:清 墨浪子《西湖佳话》:“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语法:一见钟情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男女之间相爱。示例:他们两个人一见钟情。
- 13 花貎蓬心
- 指虚有其表。出处: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故举国女子,殆皆不学……而叩其女学,则花貎蓬心,瞢无所识。”
- 14 一言半语
-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语法:一言半语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极少的语言。示例:为一言半语,受千辛万苦。(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