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歌季舞简介
伯歌季舞的意思
解释: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
出处:
汉 焦赣《易林 否之损》:“秋风牵手,相提笑语。伯歌季舞,燕乐以喜。”
语法:
伯歌季舞联合式;作分句;形容兄弟友爱。
示例:
他们家两兄弟伯歌季舞,共同面对困难
伯歌季舞相关词语
- 1 狂歌痛饮
- 狂:越出常度;痛:痛快,尽情。欢畅饮酒,纵情唱歌。形容喜悦的心情出处:金·元好问《摸鱼儿》:“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语法:狂歌痛饮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
- 2 醉舞狂歌
- 形容沉迷于声色歌舞之中。出处:宋·范成大《玉楼春》词:“蓝桥仙路不崎岖,醉舞狂歌容倦客。”语法:醉舞狂歌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我这里醉舞狂歌,繁华梦已参破。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
- 3 蜂游蝶舞
- 同“ 蜂狂蝶亂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近日 吴 越 州邑,有等無賴少年……狐羣狗黨,出入茶坊酒肆,蜂游蝶舞,顛狂紅粉青樓。”
- 4 羣魔乱舞
- 亦作“群魔乱舞”。谓众恶徒为非作歹,肆无忌惮。如:清平世界,那容得群魔乱舞。
- 5 月锻季炼
- 月、季:泛指较长的时间;锻、炼:比喻对诗文进行加工修改。长时间反复进行加工修改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荀鹤》:“如周朴者,抒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雕琢,故诗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语法:月锻季炼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婆娑起舞
- 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出处:《尔雅》:“婆娑,舞也。”语法:婆娑起舞作谓语;指舞姿优美。示例:操场上很多同学在婆娑起舞,坚持晨练
- 7 襟飘带舞
- 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出处:《草原》(老舍)
- 8 五侯九伯
-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九伯:九州之长。泛指天下诸侯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语法:五侯九伯作主语、宾语;指贵族。示例:《旧唐书·哀帝纪论》:“五侯九伯,无非问鼎之徒;四岳十连,皆畜无君之迹。”
- 9 季孙之忧
- 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出处:《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语法:季孙之忧作宾语;指内忧。示例: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否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10 轻歌妙舞
- 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5回:“轻歌妙舞常堪爱,锦砌花团色色怡。”语法:轻歌妙舞作谓语、宾语;用于音乐和舞蹈。
- 11 舞词弄札
- 犹言舞文弄墨。出处:唐·刘知畿《史通·曲笔》:“其有舞词弄札,饰非文过,若王隐,虞预毁辱相凌,子野、休文释纷相谢。”语法:舞词弄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文人。示例: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冒万亿不韪而不辞,舞词弄札,眩惑天下。”
- 12 水调歌头
- 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有《元会曲》、《凯歌》、出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 13 称王称伯
- 王:君王;伯:通“霸”,霸主。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狂妄自大出处:清·吴乔《答万季崊诗问》:“今人拘于宋人之说诗,而不问唐人违合,莫不称王称伯,狐魅后学,使尊奉己学。”语法:称王称伯作谓语、宾语;比喻独断专行为所欲为。
- 14 舞榭歌楼
-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泛指歌舞场所。同“舞榭歌台”。出处:宋 沈唐《望海潮》词:“松偃旧亭,城高故国,空余舞榭歌楼。”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他每待强巴劫深宅大院,怎知道摧折了舞榭歌楼?”语法:舞榭歌楼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舞台。示例:小苗儿忒煞风流,镇日介舞榭歌楼,花朝月夕。明 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