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釜雷鸣简介
瓦釜雷鸣的意思
解释:
高妙的乐器被废弃了;瓦盆却敲得雷一般响。坏人猖狂一时;好人却默默无闻。后比喻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釜:锅。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语法:
瓦釜雷鸣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那瓦釜雷鸣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成语造句
- 1.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那瓦釜雷鸣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 2.奸臣当道,朝野上下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民不聊生。
- 3.瓦釜雷鸣,让有志之士不能畅所欲言。
- 4.这本小说其实没有什么内涵,却瓦釜雷鸣,登上畅销书排行榜。
- 5.贤能之士未见重用,只见瓦釜雷鸣。
- 6.当今文坛裡,许多鄙俗的文章四处风行,瓦釜雷鸣,真是令人感嘆!
英语翻译
- 英语:
mediocre people are in power <can be compared to earthen pots making a lot of noise instead of the classical bells>
瓦釜雷鸣相关词语
- 1 碧瓦朱檐
- 碧瓦:青绿色的瓦;檐:屋檐。青色的瓦,红色的檐。形容建筑的华美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4回:“雕梁画栋,碧瓦朱檐。”语法:碧瓦朱檐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鸣雁直木
- 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出处:《梁书·袁昂传》:“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既殊鸣雁直木,故无结绶弹冠。”语法:鸣雁直木作宾语、定语;指贤人。
- 3 鸣钟列鼎
-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因用“鸣钟列鼎”或“鸣钟食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语法:鸣钟列鼎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示例:丰屋华榱,顾蓬蒿而徙眷;鸣钟列鼎,想藜藿而移交。唐·王绩《与陈叔达重借〈隋纪〉书》
- 4 饥肠雷鸣
- 肚子饿得象打雷一样响。形容腹内无食,十分饥饿。
- 5 瓦上霜
- 1.屋瓦上的霜。 明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夫妻何事何相防,莫把閒愁积寸肠;难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2.常以喻易逝或易逝的事物。 唐张籍 《赠姚怤》诗:“愿为石中泉,不为瓦上霜。” 宋陆游 《读<老子>》诗:“人生忽如瓦上霜,勿恃强健轻年光。”示例: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6 雷打不动
- 形容决心和意志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动摇;或形容不可改变的规定和制度。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每天的劳动可是雷打不动的,从下午两点一直要干到吃晚饭。”语法:雷打不动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示例:她决心考研究生的想法是雷打不动的,任何人也不能改变她的决心。
- 7 天打雷轰
- 比喻不得好死。 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好婶娘,亲婶娘,以后蓉儿要不真心孝顺您老人家,天打雷劈。”示例:他发誓:“我要是撒谎,就让天打雷轰!”。
- 8 鼎食鸣锺
- 见“鼎食鸣钟”。
- 9 钟鸣鼎重
- 谓官高位重。出处:明·唐顺之《章孺人传》:“徒苟且富贵,即钟鸣鼎重,亦何足道。”语法:钟鸣鼎重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捷雷不及掩耳
- 犹迅雷不及掩耳。比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上》:“此捷济上机,所谓捷雷不及掩耳。”语法:捷雷不及掩耳作定语、分句;比喻来势凶猛。
- 11 轰雷掣电
- 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真切。”语法:轰雷掣电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2 不越雷池一步
- 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不敢越过界限,形容拘谨出处:曹靖华《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有一种惯例,从来送客,只到自己房门为止,不越雷池一步。”语法:不越雷池一步作谓语、状语;形容人保守拘谨。示例:王朔《枉然不供》:“虽无惊天地、泣鬼神、利国利民的大功德,也是乐天敬业,不越雷池一步。”
- 13 瓦罐不离井上破
- 汲水的瓦罐免不了在井口打破。比喻担着风险干事难免会失手出处:《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自古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只管做过没天理的勾当,终须不是个好结果。”语法:瓦罐不离井上破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你见过哪个是在赌上发迹的。”
- 14 物不平则鸣
-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出处: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语法:物不平则鸣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怨不得芳官,自古道‘物不平则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