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天下简介
澄清天下的意思
解释:
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语法:
澄清天下作定语、宾语;指肃清恶势力。
示例:
鲁迅《坟·坚壁清野主义》:“我们的古哲和今贤,虽然满口‘正本清源’,‘澄清天下’,但大概是有口无心的。”
澄清天下的近反义词
- 反义词
- 豺狼当道
成语造句
- 1.只要跟着护民军,绝对可以澄清天下。
- 2.后目睹国家四分五裂之现状,与志同道合的好友刘琨折节读书,枕戈待旦,闻鸡起舞,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致力于北伐恢复中原。
- 3.前年新皇陛下登基,有意澄清天下旧制,改量地亩,官吏年终考核,改税治贪,本是利天下之事。
- 4.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负。
- 5.逖少轻财好侠,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 6.他年少胸怀澄清天下之大志,要实现这种抱负,在那样的政治制度下,只能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通过科举进入仕途。
成语故事
- 东汉乐安太守陈蕃字仲举言行举止堪为社会的典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的志向,在被贬为豫章太守时,豫章有位贤才徐樨很让陈蕃仰慕,豫章家还没有安顿好就去拜访徐樨。表示要学周武王当年席不暇暖一样去求贤人的帮助
英语翻译
- 英语:
bring peace and order to the country
澄清天下相关词语
- 1 转海回天
- 同“转日回天”。出处:宋·秦观《代参寥与锺山实启》:“扣角负鼎,无羡昔人;转海回天,复闻今日。”语法:转海回天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无法无天
- 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语法:无法无天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无法无天的事来。(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 3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
- 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出处:《尉缭子 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主於后,无敌於前。”语法:无天于上,无地于下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其临敌决战,不顾必死,无有二心。是故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於前,无主於後,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淮南子 兵略训》
- 4 指天说地
- 指着天说到地。形容无所不谈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6回:“那媒人指天说地,叫屈称冤。”语法:指天说地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9回:“刘学深又跑了过来,指天说地,他四人听了,都是些闻所未闻的话,倒也借此很开些知识。”
- 5 上蒸下报
- 泛指乱伦的性行为。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至如上蒸下报,同人道于禽兽;钻穴逾墙,役心机于鬼蜮。”语法:上蒸下报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上蒸下报扰乱正常的生活秩序
- 6 水清石见
- 情况搞清楚问题的性质也就明白出处:《艳歌行》
- 7 天理良心
- 天理:自然之理,上天主持的公理。良心:旧指人类纯真善良之心。指人的天性善心。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一到院里,只听凤姐说道:‘天理良心!我在这屋里熬的越发成了贼了!’”语法:天理良心作宾语、分句;用于感叹或发誓。示例: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多想想过去的封建社会是怎么的不合理没有天理良心,这样斗起来才有劲头。”
- 8 清心少欲
- 谓保持心地清净,少生欲念。出处:《魏书·张衮传》:“出行雍州刺史,清心少欲,吏民安之。”语法:清心少欲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心地清净。
- 9 黑天墨地
- 见“黑天摸地”。出处:《西湖二集·天台匠误招乐趣》:“张漆匠黑天墨地,心下慌张道:‘不知是恁缘故,叫我到此?’”语法:黑天墨地作状语、定语;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示例:黑天墨地的,不上床睡觉,还出去东串西串的?周克芹《山月不知心里事》
- 10 冠上履下
-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出处:《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语法:冠上履下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
- 11 澄神离形
- 形容用心太专,如痴如呆。出处:康有为《大同书》绪言:“吾朝夕拥书于是,俯读仰思,澄神离形,归对妻儿,慹然若非人。”语法:澄神离形作谓语、定语;指人很专心。
- 12 啼天哭地
- 呼天叫地的哭号,形容非常悲痛。出处:元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阑路驾上书》:“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语法:啼天哭地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陶宗仪《辍耕录·阑驾上书》:“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 13 入井望天
- 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出处: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14 天年不齐
- 谓命运和流年不相配合,以致运道不好。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张教头道:‘贤婿,甚么言语!你是天年不齐,遭了横事,又不是你作将出来的。’”语法:天年不齐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