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皂白简介
不问皂白的意思
解释: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出处:
郁达夫《沉沦》五:“太阳已经起来了。他不问皂白,一直的往东走去。”
语法:
不问皂白作谓语、定语;指是非不分。
不问皂白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不分皂白
不问皂白相关词语
- 1 白藋同心
- 犹言心如野草。形容不羡荣华的品节。出处:北周 庾信《竹杖赋》:“秋藜促节,白藋同心。终堪荷蓧,自足驱禽。”语法:白藋同心作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示例:他的旁艺,如制缠枝杖,独运匠心,修短适度,且刻铭识,以贻朋友,大有庾子三所谓‘秋藜促节,白藋同心’之致。郑逸梅《艺坛百影 陈从周与纽约明轩》
- 2 痿不忘起
- 痿:肢体萎弱。肢体萎弱的人不忘起行。比喻意志坚强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韩信列传》:“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也。”语法:痿不忘起作谓语;指意志坚强。
- 3 鸷鸟不双
- 鸷鸟:猛禽。鸷鸟不合群。比喻忠正刚强的人不合于世俗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猛兽不群,鸷鸟不双。”语法:鸷鸟不双作宾语、定语;指不合群。
- 4 兴不由己
- 兴:兴致。正在兴头上难以控制出处:康濯《春种秋收》:“她姨姨倒不是个媒婆子;不过是兴不由己,有口无心地张嘴搭话。”语法:兴不由己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5 恶叉白赖
- 耍无赖,无理取闹。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更待要秦楼夜金钗客,索甚么恶叉白赖,闹了洛阳街。”语法:恶叉白赖作宾语、定语;指无理取闹。示例:我本将掴破你个小贱人的口来,又道我是个女孩儿家。(《古今杂剧 梅香》)
- 6 不折不扣
- 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出处: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语法:不折不扣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表示毫不打折扣。示例:如今的妇女跟男人不折不扣一样尊贵!(老舍《女店员》第二幕)
- 7 不关紧要
-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1回:“此事也不关紧要,因而吩咐祁知府从宽办结。”语法:不关紧要作谓语、定语;指不影响大局。示例:鲁迅《二心集·风马牛》:“牛马同是哺乳动物,为了要‘顺’,固然混用一回也不关紧要。”
- 8 俗不堪耐
- 俗:庸俗;堪:可;耐:忍受。庸俗得使人受不了出处: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但这种俗不堪耐的广告对于我也觉得有几份依依欲动的神气了。”语法:俗不堪耐作谓语、定语;指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 9 不偏不倚
-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出处: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语法:不偏不倚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表示公正、中立。示例:只要办理得人,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一以国粹为归宿,那是决无流弊的。(鲁迅《彷徨 高老夫子》)
- 10 眉目不清
- 眉目:条理。事物条理不清或文章没有条理出处:《人民日报》1951.6.6:“交代不明,眉目不清,也是常见的缺点。”语法:眉目不清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 11 迷而不反
-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魏志 钟会传》:“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语法:迷而不反作谓语、宾语;指知错不改。示例:主客倒置,迷而不反,惑而不解。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
- 12 瞽瞍不移
- 比喻恶劣成性的人不可能迁善改过出处:《越绝书·越绝篇叙外传记》
- 13 声色不动
-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动:变动。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非常镇静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众人道是一番天样大、火样急的事,怎知襄敏公看得等闲,声色不动,化做一杯雪水。”语法:声色不动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紧急情况下。示例:梁斌《红旗谱》第一卷:“红火球在大腿上一搁,烧得大腿肉嗤溜溜地响,他声色不动。”
- 14 不毒不发
- 不受凌辱就不能发奋图强出处:元·无名氏《渔樵记》第四折:“你丈人搬调你浑家,故意的索休索离,大雪里赶你出去,男子汉不毒不发。”语法:不毒不发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