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然视之简介
漠然视之的意思
解释:
很冷淡地看待。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
出处:
《明史·兵志三》:“操江又以向非本属兵,难遥制,亦漠然视之,非委任责成意。”
漠然视之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掉以轻心
漠然视之相关词语
- 1 逐客之令
- 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语法:逐客之令作主语、宾语;用于交往等。示例:清·许奉恩《里乘》第一卷:“遽为鸨媪齿冷,将下逐客之令。”
- 2 枯骨之馀
- 谓将死之人。
- 3 怛然失色
- 恐惧使得人变了神色。出处:宋 苏洵《送石昌舍人北使行》:“闻千马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语法:怛然失色偏正式;作状语;指害怕而失色。示例:借助汽车灯的光亮,我俩看到前边枣树林里有一群狗样的东西在转动,它们眼里闪着绿光,“有狼!”我的副手怛然失色地喊了起来。
- 4 众口之辩
- 比喻各学派间的辩论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杂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因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语法:众口之辩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5 茵席之臣
- 茵席:铺垫的东西,褥垫、草席。指侍奉于皇帝左右的近臣。出处:语出《晏子春秋 内篇 杂上》:“公曰:‘请进服裘。’对曰:‘婴非君茵席之臣也,敢辞。’”
- 6 视微知著
-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思虑》:“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语法:视微知著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7 蹇谔之风
- 蹇谔:正直敢言。正直敢言的作风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庞统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矫然太当,尽其蹇谔之风。”语法:蹇谔之风作主语、宾语;指敢直言的风气。示例:《晋书·王雅传论》:“爱在中兴,玄风滋扇,溺王纲于拱默,挠国步于清虚,骨鲠蹇谔之风盖亦维矣。”
- 8 乔松之寿
- 乔、松: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王乔和赤松子。指像仙人那样的长寿。出处:《汉书 王吉传》:“大王诚留意如此,则心有尧舜之志,体有乔松之寿。”语法:乔松之寿作宾语;用于祝福等。
- 9 必由之地
- 必:一定;由: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地方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1回:“此人闻得青州有三千银子上京,兖州乃必由之地,意欲探取。”语法:必由之地作主语、宾语;用于地理等。
- 10 儋石之储
- 犹言少量的财富。出处:《汉书·扬雄传上》:“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语法:儋石之储作宾语;指储粮很少。示例:继母虐不子,厥子先生事之愈恭,既而改适他氏,无儋石之储。明·宋濂《元故湛渊先生白公墓铭》
- 11 毫厘之差
- 毫厘:长度的小单位,十毫为一厘。失:失误,差:差错。一点微小的误差,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比喻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 12 荡荡之勋
- 荡荡:广大的样子。 指极大的功劳。出处:《后汉书·邓皇后传》:“荡荡之勋,可诵而不可名。”
- 13 不解之缘
- 解:解散。不可分开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出处:南朝 梁 萧统《古诗十九首》:“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语法:不解之缘偏正式;作宾语;形容关系密切。示例:(1)他从小就和足球结下了不解之缘。(2)他从小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 14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
- 同“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氂,亦作“ 釐 ”。《魏书·乐志》:“但氣有盈虚,黍有巨細,差之毫氂,失之千里。”《旧唐书·魏徵传》:“此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一折:“俺父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掉在壕裏,簽了大腿。”《玉娇梨》第十二回:“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着不到,滿盤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