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寻底简介
追根寻底的意思
解释:
见“追根究底”。
出处:
沙陆墟《魂断梨园》第二十九回:“若是追根寻底,一定会牵涉到白玉梅身上来。”
语法:
追根寻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查根由。
示例:
沙陆墟《魂断梨园》第29回:“若是追根寻底,一定会牵涉到白玉梅身上来。”
成语造句
- 1.他求知若渴的停止学习,好追根寻底,有积极探求的进取肉体。
- 2.他们每事必问,总喜欢追根寻底,凡在人类理性能到达的地方遇到的任何现象,都要打听到底,非弄清底细才肯罢休。
- 3.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普通青年继承着几代先辈遗愿去探索这一切,历尽了无数磨难,倾尽了所有,追根寻底,走遍世界,最终他得到了……
- 4.现在,有很多大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就是缺乏一种对问题的追根寻底、多问几个为什么的精神。
- 5.大宅子里蹊跷的事情,源源不断,层出不穷,这一切,追根寻底,到底是为什么……
追根寻底相关词语
- 1 翦草除根
- 翦:“剪”的异体字;割断;翦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也作“剪草除根”。出处:北齐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潮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语法:翦草除根联合式;作谓语;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示例:他若不来,你却莫怪,他若来了,定与你翦草除根。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8回
- 2 追悔不及
- 悔恨过去的往事,却已经难以挽回了出处:《太平广记·齐推女》:“有顷,耳目鼻皆流血而卒,父母伤痛女冤横,追悔不及。”语法:追悔不及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八章:“若欲有所物色,而弃宛娘不取,只怕会追悔不及哩!”
- 3 咬得菜根
- 旧指安贫守道。现也形容安于艰苦的生活。出处:宋·朱熹《小学·善行实敬身》:“汪信民尝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语法:咬得菜根作谓语、定语;指生活清苦。示例:咬得菜根无别异,看将桃叶与君同。(董必武《口占和叶参谋长韵》诗)
- 4 剪草除根
- 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生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语法:剪草除根联合式;作谓语;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示例:当局为了剪草除根,下令解散学校,把学生和教职员一律轰出来。(梁斌《红旗谱》四十九)
- 5 落叶归根
- 树叶落到树根旁。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异乡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归本乡本土。出处:明 王世贞《鸣凤记》第38出:“落叶归根,丰城剑回。”语法:落叶归根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示例:落叶归根,丰城剑回。(明 王世桢《鸣凤记》第三十八出)
- 6 攀云追月
- 攀:攀附。攀援青云而上天。比喻仕宦登进出处:三国·魏·曹植《苦思行》诗:“我心何踊跃,思欲攀云追。”语法:攀云追月作谓语、宾语;用于仕途。
- 7 水底纳瓜
- 同“水里纳瓜”。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好家私水底纳瓜,亲子父在拳中的这掿沙。”语法:水底纳瓜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示例:我劝他似水底纳瓜,他觑我似镜里观花。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一回
- 8 三豕金根
- “三豕”本作“己亥”,“金根”,史传有金根车,后误作“金银”。 指字讹误。出处:《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尚书故实》:“史传有金根车,韩昶以为误,改根为银。”
- 9 讨是寻非
- 惹是生非,故意挑剔。出处:明·无名氏《白兔记·诉猎》:“哥嫂每夜里巡更不睡,讨是寻非。哥嫂他那里昧己瞒心,料想苍天不负亏。”语法:讨是寻非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10 穷根究底
- 追究事物的根底出处:巴金《秋》:“淑华穷根究底地问道:‘三爸跟你谈过什么事吗?’”语法:穷根究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追究事物的根底。示例:她穷根究底地问个没完
- 11 寻根拔树
- 犹斩草除根。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恨只恨屠岸贾那匹夫,寻根拔树,险送的俺一家儿灭门绝户。”语法:寻根拔树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2 文化底蕴
- 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即人或群体所秉持的可上溯较久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
- 13 街头巷底
- 见“街头巷尾”。出处:刘大白《卖花女》诗:“杏花红了,梨花白了,街头巷底声声叫。”语法:街头巷底作宾语、定语;指大街小巷。
- 14 根牙盘错
- 犹言盘根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