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焉弗察简介
习焉弗察的意思
解释:
习:习惯;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是”的意思。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出处:
清·梁章钜《浪迹续谈·孙白谷》:“此实传庭,又或误以为‘傅庭’,耳食之徒,遂习焉弗察耳。”
语法:
习焉弗察作谓语、定语;指习惯了就忽略。
习焉弗察相关词语
- 1 现钟弗打
- 见“现钟不打”。
- 2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出处:《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3 听篱察壁
- 暗中探听别人的动静。
- 4 右军习气
- 右军: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比喻一味摹拟古人,不能自创一格。出处:清·宋曹《书法约言》:“既脱天腕,仍养于心,方无右军习气。”语法:右军习气作宾语、定语;指没有自己的风格。
- 5 疑今察古
- 疑:疑问;察:考察。 对于当世有所怀疑的事,通过考察历史来寻求解决。出处:《管子·形势》:“疑今者,察之古。”
- 6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语法:明察秋毫,不见舆薪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 7 原始察终
- 原:推求。探求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 8 有子存焉
- 焉:表示陈述的语气词。有儿子在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语法:有子存焉作谓语;指还有继承人。
- 9 彰往察来
- 彰:明显、显著。指记载往事不使埋没,好据以考察未来出处:《周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语法:彰往察来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乌焉成马
- 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出处:《周礼 天官 缝人》:“丧,缝棺饰焉汉 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语法:乌焉成马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 11 避嚣习静
- 嚣:喧哗,吵闹;习:习惯于。躲开喧闹,安于清静出处:《追求》:“现在她已经住在医院里,既然不是有病,那就有点避嚣习静的意味了。”语法:避嚣习静作谓语、定语;指习惯安静。
- 12 察颜观色
- 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出处:清 唐甄《潜书 食难》:“吾老矣,岂能复俯首于他人之宇下,察颜观色,以求无拂于人,吾不能也。”语法:察颜观色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看别人的脸色。示例:他的眼盯住了太太的脸,细细的察颜观色,不敢冒昧的张口。老舍《四世同堂》三十
- 13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 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出处:《国语·吴语》:“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语法:为虺弗摧,为蛇若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4 不习水土
- 习:习惯,适应。指不能适应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语法:不习水土作谓语;同“不服水土”。示例:他来到南方,有些不习水土
大家在问
察 字的笔顺写法
察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察 ”字共有14画,笔顺写法是:点 点 横撇/横钩 撇 横撇/横钩 点 点 横撇/横钩 捺 横 横 竖钩 撇 点
2、察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