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肩擦踵简介
摩肩擦踵的意思
解释:
形容来往行人众多,很拥挤
示例:
大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擦踵,十分热闹。
成语造句
- 1.大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擦踵,十分热闹。
- 2.迷迷糊糊的,我感觉自己来到了一处集市上,到处都是人,各种叫卖声不断,行人摩肩擦踵,好不热闹。
- 3.大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擦踵,象下锅的饺子一样多!
- 4.,但这丝毫没影响到城中的繁华,街上依旧是摩肩擦踵。
- 5.街上人流攒动,虽不至于到摩肩擦踵的地步,但是闭上眼睛随意踹脚还是能踹到某人身上的。
- 6.不少人也已经摩肩擦踵准备出手了,仿佛先杀了异兽就能得到资格一样。
摩肩擦踵相关词语
- 1 擦拳抹掌
- 见“摩拳擦掌”。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场外那一起报喜的,一个个擦拳抹掌的,都在那里盼里头的信。”语法:擦拳抹掌作谓语、定语;指准备动手干某事。示例:你这样擦拳抹掌也无济于事
- 2 束肩敛息
- 缩肩屏息。形容恭顺的样子。
- 3 击毂摩肩
- 形容车马众多。出处:《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语法:击毂摩肩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故得填郊溢郭,击毂摩肩。清·俞樾《春在堂随笔》
- 4 踵武前贤
-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语法:踵武前贤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接踵比肩
- 踵:脚后跟。脚跟相接,肩膀相碰。形容人很多,相继不断。出处:唐·韦嗣立《论职官多滥疏》:“而今务进不避侥幸者,接踵比肩,布于文武之列。”语法:接踵比肩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多。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00回:“最恨小人女子,每接踵比肩而起,搅乱天家父子意。”
- 6 驾肩接迹
- 见“驾肩接武”。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道悟禅师》:“学徒依附,驾肩接迹;都人士女,向风而至。”语法:驾肩接迹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
- 7 企踵可待
- 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符传》:“则萧、曹、周、韩之伦,何足不致,吴、邓、梁、窦之属,企踵可待。”语法:企踵可待作谓语、定语;指即将成功。示例:宋·司马光《上皇帝疏》:“治平之期,企踵可待。”
- 8 磨拳擦掌
- ①形容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②激动、气愤的样子。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但题起厮杀呵磨拳擦掌,排戈甲,列旗枪,各分战场。”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俺可也磨拳擦掌,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头气。”语法:磨拳擦掌作谓语、状语、补语;指跃跃欲试的样子。示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八回:“数万之中,都是能征惯战之将,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厮杀。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八回
- 9 延颈跂踵
- 见“延颈企踵”。出处:宋·王明清《挥薼后录》第四卷:“奈何都民朝夕思念,燃顶炼臂,延颈跂踵,以望御车之尘也?”语法:延颈跂踵作谓语、状语;指盼望心切。
- 10 摩挲铜人
- 摩挲铜人出自《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比喻旧物依存,慨叹光阴流逝。
- 11 骈肩叠迹
- 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出处:清·刘大櫆《乞捐输以待周急引》:“京师为四方之会,万民之所聚处,仕宦宾旅,骈肩叠迹。”语法:骈肩叠迹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拥挤。
- 12 擦拳磨掌
- 形容准备动武,准备动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样子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语法:擦拳磨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准备动手干某事。示例:他说话时卷起袖子擦拳磨掌,好像要和谁打架似的。巴金《死去的太阳》四
- 13 历世摩钝
- 亦作“历世磨钝”。激励世人,使鲁钝的人奋发有为。
- 14 败不旋踵
- 形容很快就遭到失败。旋踵,转动一下脚后跟。出处:唐 卢照邻《三国论》:“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语法:败不旋踵作谓语、定语;指很快就失败。示例:未议致身,先图问鼎,假称伊霍之事,将肆莽卓之心,人神同疾,败不旋踵。《北史·杨敷传》
大家在问
擦 字的笔顺写法
擦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擦 ”字共有17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钩 提 点 点 横撇/横钩 撇 横撇/横钩 点 点 横撇/横钩 捺 横 横 竖钩 撇 点
2、擦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