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人斤斧简介
郢人斤斧的意思
解释:
同“郢匠挥斤”。
出处:
宋·苏辙《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庄子谈空惠子听,郢人斤斧俟忘形。莫嗟质丧无知者,对石何妨自说经。”
语法:
郢人斤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故事
-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人鼻尖上沾上了一点白粉,像苍蝇翅膀那样薄,他请一个石匠用斧头把白粉砍去,“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他十分惊叹匠人的手艺精湛
郢人斤斧相关词语
- 1 秤砣虽小压千斤
- 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三十一回:“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语法:秤砣虽小压千斤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2 人微权轻
- 微:低下。指人的资历浅,威望低,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穰苴列传》:“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语法:人微权轻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清·张南庄《何典》第六回:“自思人微权轻,鸡子不是搭石子斗的。”
- 3 皇天不负苦心人
- 天公不会辜负苦心人的意愿。意谓只要肯下苦功,坚持干下去,愿望一定能实现。出处:茅盾《子夜》十六:“再说一句笑话,内人保的寿险后天满期,要是当真今天出了事,就算皇天不负苦心人。”语法:皇天不负苦心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真是皇天不负苦心人,如今他总算熬出头了!
- 4 薄命佳人
- 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出处:元·洪希文《书美人图》:“可怜前代汗青史,薄命佳人类如此。”语法:薄命佳人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女性。
- 5 倩人捉刀
- 倩:请;捉刀:代人执笔作文。请人代做文章。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语法:倩人捉刀作谓语、定语;指请人代做文章。
- 6 妙绝时人
- 指作品的好,不是当时的人所能比。出处: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语法:妙绝时人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
- 7 才气过人
- 才气:才能和气质。才华超过平常人。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语法:才气过人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人很有才气。示例:顾城、普希金等才气过人的著名诗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幸都英年早逝了。
- 8 词人墨客
- 墨客:文人。泛指风雅的文人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馆娃宫、铜雀台,惹了多少词人墨客嗟呀嘲诮。”语法:词人墨客作宾语、定语;指文人。示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2回:“这书所讲的,俱是词人墨客,文酒风流。”
- 9 大人先生
-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出处:晋·刘伶《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语法:大人先生作主语、宾语、定语;多用于讥讽。示例:咳!好好一座中国江山,被这班强有力的大人先生闹到四分五裂,不可究结,共和在哪里?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回
- 10 出人意料
- 意料:事先对情况、结果等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之外。表示情况非同寻常。也作“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出人意表”。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语法:出人意料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事物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示例:才貌却相当,缘合未堪奇赏,出人意料,在那错联鸾凰。明·无名氏《赠书记·奉诏团圆》
- 11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出处:鲁迅《二心集·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但作者一转方向,则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何况神仙的遗蜕呢。”语法: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作宾语、分句;用于人事关系。
- 12 先发制人
- 发:开始行动;制:制服。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现泛指先下手争取主动。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语法:先发制人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主动出击。示例:剑波没等这位警长开口,便理直气壮地来个先发制人。(曲波《林海雪原》三)
- 13 循循诱人
-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壮年励志苦学,屡科不第,遂隐居教学,循循诱人。”语法:循循诱人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教育。
- 14 利己损人
- 为了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损害别人利益。参见“损人利己”。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君当传与世人,广行方便,切不可凌弱暴寡,利己损人。”语法:利己损人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损害别人。示例: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利己损人的教训多,则相信的人更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