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挂碍简介
心无挂碍的意思
解释:
挂碍:牵挂。原为佛教用语,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
出处:
唐 玄奘《般若波罗多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离颠倒梦想。”
语法:
心无挂碍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示例:
梁实秋《快乐》:“可是修行到心无挂碍,却不是容易事。”
成语造句
- 1.其实我眼见重阳宫後院为烈火焚烧之时,也是暴跳如雷,此刻才宁静了下来,比之马师哥当时便心无挂碍,我的修为实是万万不及。
- 2.一切冗杂事宜皆一一处理干净。我知道,我不能带任何累赘旅行。定要心无挂碍地,踏上行途。
- 3.可是修行到心无挂碍,却不是容易事。我认识一位唯心论的学者,平素昌言意志自由,忽然被人绑架,系于暗室十有余日,备受凌辱,释出后他对我说:“意志自由固然不诬,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体自由更为重要。”。
- 4.这显示心无挂碍是多么重要。如果我在心里有悬念,这个灵感便无从生起。
- 5.暗恋真的好凄凉。明明是如此的深爱,却要装作若无其事;明明是如此的关心,却要装作毫不在乎;明明是如此的思念,却要装作心无挂碍。
- 6.怀仁兄心无挂碍,只存一颗救民水火的赤子之心,无所求亦无所思,自然便无所惧。
心无挂碍相关词语
- 1 束手无措
- 同“束手无策”。出处: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与其束手无措以委输于虏,孰若变通尽利,以庶几虏之可逐也。”语法:束手无措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一点办法也没有。示例:《清史稿·讷尔经额传》:“讷尔经额回驻临牫关,素不知兵,束手无措。”
- 2 潜心笃志
- 专心致志。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7回:“潜心笃志同参佛,努力修身共炼魔。”语法:潜心笃志作谓语、状语;用于人。
- 3 眼不见,心不烦
- 比喻只要没有看见或不在眼前,也就不会为这操心或烦恼。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任凭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语法:眼不见,心不烦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小爷叔不相干的人,何必让他也晓得?眼不见,心不烦,多好呢!”
- 4 欲言无声
- 形容想说又说不出来出处:冰心《最后的安息》:“猛然看是惠姑,眉眼动了几动,只显出欲言无声欲哭无泪的样子。”语法:欲言无声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5 沁入心脾
- 同“沁人心脾”。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49回:“一霎时觉得一股清香沁入心脾,满身愉快,为从来所未有。”语法:沁入心脾作谓语、定语;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示例:萧克《浴血罗霄》第一章:“一阵幽香和着深情沁入心脾,一时忘乎所以。”
- 6 居心叵测
- 叵:不可;测:推测;料想;居心:存心;指怀着某种念头。存心险恶;估摸不透。出处:清 林则徐《使粤奏稿》:“且其居心叵测,反覆靡常。”语法:居心叵测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他是个居心叵测的家伙,要多加提防。
- 7 狗马之心
- 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汲黯传》:“臣常有狗马之心。”语法:狗马之心作宾语、主语;用于自谦。
- 8 无边风月
- 无边:无限;岁月:风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死后影响深广。后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出处:元 方回《送周府尹》:“几许烟云藜杖外,无边风月锦囊中。”语法:无边风月偏正式;作宾语;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示例:元 白挺《西湖赋》:“春雨为观,香月为邻,水竹院落,无边风月,见天下地心以志之。”
- 9 言为心声
- 言:语言。语言是表达内心活动的声音。指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感的反映。出处:汉 扬雄《法言 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语法:言为心声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示例:言为心声,从一个人平时的言谈之中,就可以了解他的思想状况。
- 10 费心劳力
- 指既操心又费力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4回:“三个妖魔,也费心劳力的来报遭信。”语法:费心劳力作谓语、定语;指操心。示例:这是费心劳力的事情
- 11 无计可生
- 指一点办法也没有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1回:“惠养民无计可生,遂道:‘你就说,我往乡里去了。’”语法:无计可生作谓语、定语;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 12 事无二成
- 谓公事和私事不能两全。出处:《左传·成公八年》:“礼无加货,事无二成。”杜预注:“公私不两成。”语法:事无二成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渺无人踪
- 很少看见人的踪影,形容空旷寂静出处:王汶石《大木匠》:“田间是静悄悄的,大路上也是静悄悄的渺无人踪。”语法:渺无人踪作宾语、定语;形容空旷寂静。
- 14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语法:心有余而力不足复句式;作主语、分句;表婉约拒绝的意思。示例:我手里但凡从容些,也时常来上供,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